自古以来,人们总是提倡爱心。提倡爱心是有意义的,因为这样有利于人类的和谐生存。真正的爱,是没有偏私、差别的,要平等地对待一切人。但是我们在践行爱心思想时,也不能执著文字—当你在运用她时,都是有前提的。
有一次,某人跟我辩论。他认为,要真正要做到爱心平等对待,那是不可能的。比如:某人的母亲与别人的母亲都掉到河里,他到底先救哪一个?如果先救自己的母亲,则显得有点自私了;如果先救别人的母亲也说不过去,凭什么别人的母亲要优先呢?
我说,这个问题好解决,可运用“整体重于局部,多数重于少数”这个标准来抉择。
如果自己有办法同时救出两个人,当然是一同救出。
如果一次只能救一个人,则要看具体情况。假如两个母亲中有一个人会点水性,当然是先救不会水性的那一个。先救不会水性的那一个,再救会水性的那一个,两人都可能逃过劫难。如果先救会水性的那一个,则另外一个可能会被淹死。
如果两个母亲都不会水性,身体状况也差不多,但其中有一位母亲的存亡关系到一些人的生命,比如这个母亲是一位著名医生,想赶往灾抢救伤病者。那么毫无疑问,应当先救这个承担重任的母亲,再救另一个。这也是不得已。即使这位母亲是自己的母亲,也不必怕人说闲话,应当这样做。因为这是出于公心而不是私心。
再举例:某人父亲生了病,同时他又知道朋友的父亲生了病,他应该照顾自己的父亲呢还是照顾别人的父亲呢?如果照顾自己的父亲,看起来是自私的;如果照顾别人的父亲,自己的父亲由谁来照顾?这实在是一个矛盾。但办法总是有的,仍然可用“整体重于局部,多数重于少数”这个标准来抉择。
这个可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假如朋友在家,则朋友的父亲自然有朋友照顾,自己在家照顾自己父亲就行了。假如自己家里有人照顾父亲,朋友的父亲无人照顾,当然应当去照顾朋友的父亲。在大多数情况下,别人的父亲都有其儿女们照顾,没有必要撇下自己的父亲去照顾别人的父亲。如果大家都放下自己的父亲跑来跑去照顾别人的父亲,这实际是浪费时间与精力,对大家都不利。
真正的爱心是平等对待的。但是,爱心平等也只是个原则,在具体实行时,还是要有选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