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留心灵的一片净土


心灵,本应是一块纯洁,没有杂质的“净土”,若受到纤尘的玷污,也是不容许的。稍一失控,便会受到物质、权力、地位、财务的诱惑。

道德,体现在拥有一片净土的人们的行动中,在细微的小事中,在生活的各个方面,都能见行动。

一位母亲在一艳阳天携带着自己的幼小的孩子在公园中散步,游玩。此时,风景煞好。金色的太阳沐浴着每个人,孩子的脸上显现出天真快乐的微笑。岸边的杨柳微风吹拂,不时地泛着湖面的清波。

这时,母亲觉得略微有些口干舌燥,便从包中取出一只橙色的桔子,剥去外面的果皮,孩子也央求着,希望母亲能给他几瓣。于是,母亲将未剥过皮的桔子递给孩子,示意孩子自己剥皮。孩子用手剥掉了皮,正准备往地上扔。母亲已走在垃圾桶前鲍果皮扔进去,并向孩子招了招手,唤他过来。孩子步履蹒跚地走过来,用自己的一双小手将垃圾投掷进去。此时,母亲便朝孩子露出欣慰的笑容,孩子用天真纯洁的微笑回报母亲,两只小小的酒窝深深地凹陷下去。

这一则故事充分展现了母亲的素质与优良的教育方法。只需细微的观察,在社会的各个角落都能看见如此的行为。

中国的人口素质不高,环保意识薄弱,不禁开发利用资源低,还会破坏它们。同样适应不了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不能构建生态文明社会,必将导致社会不良风气的形成,不能实现构建和谐的小康社会。

人人应形成美德意识,唤起心灵间的那一片净土,为社会国家尽职责。人人为有道德,有素质的公民,为建设更美好和谐的家园而努力。

《红楼梦》中曾写道“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无照陷渠沟”。屈原被逐,深感为国而死值得,陶渊明厌恶官场黑暗,弃官归隐,“不为五斗米折腰”;范仲淹遭贬,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它们内心志向高洁,社会中的人人只应尽本分,形成优秀的道德素质。

做有道德的人,保留心灵的一片净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