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篇一
2024年9月8日拆模发现,1#楼地下室局部墙柱混凝土振捣不密实,存在的混凝土质量通病,13-17轴交h-g轴楼梯间墙、柱出现不密实和露筋现象,我公司项目部高度重视积极整改,其整改方案如下:
一、质量通病原因分析:
1、员工思想认识不足、未按技术操作规程及技术交底要求进行作业,对泵送混凝土塌落度较大容易振捣估计过高。
2、操作工人振捣不到位,振捣不及时,有漏振现象,二次振捣不足。
3、振捣前未对模板内的振动棒插点进行探测和试插,导致混凝土灌入后振动棒插入不畅,振捣不到位。
4、模板湿润不充分,入模混凝土水分偿失,导致混凝土流动性变差。
5、混凝土分次灌入间隔时间较长,流动性减小,导致振捣难度加大。
6、局部混凝土有振捣过度现象,导致细骨料拌合物流失,形成漏浆、夹渣现象。
7、项目管理人员混凝土调配计量不及时,不准确,过程监督不力。
二、质量通病处理措施:(一)、表面夹渣处理措施:
1、夹渣深度2㎝以内,将夹渣面吹洗干净,浇水润湿,刷水泥浆,采用1:2水泥砂浆补抹。
2、夹渣深度2㎝以上,将松散石子清理干净至混凝土密实层,将界面凿毛、吹洗干净,浇水润湿,刷水泥浆,采用1:2水泥砂浆分层补抹压实,补抹厚度35㎝以上除分层补抹压实而外,在层间界面增设钢丝网进行加固处理,防止开裂。
3、采用草袋捆绑围护浇水覆盖养护。
(二)、内部夹渣处理措施:
1、清理:将松散混凝土全部清理干净至密实层,适当加宽洞口,方便浇筑混凝土和保证浇筑质量,界面平整凿毛,避免形成死角,吹洗、冲洗干净。
2、润湿构件:支模浇筑前提前2天,将界面周边构件捆绑草袋浇水覆盖养护,保持原构件的湿润,以保证新浇筑混凝土内部正常的水化反应。
3、支模:利用洞口上下构件作为支撑面支模,模板与构件搭接长度大于20㎝,选择钢筋较少、容易灌注、振捣混凝土一侧设置楔形溜槽。溜槽进料洞口高度大于20㎝,溜槽宽度大于30㎝,溜槽上口距洞口界面大于20㎝,利用混凝土灌入振动形成自重压力,以保证洞口上口界面密实度。(附件:支模附图)
4、混凝土浇筑:1)、提前浇水润湿模板、钢筋、界面,刷水泥浆;2)、采用商混站提供c40微膨胀混凝土(原墙柱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5),运至浇筑地点调匀改善和易性灌入,灌入同时采用单相振动棒振捣,直至模板周边漏浆判定其振捣到位,灌入高度至溜槽上口(即超出界面口20㎝)。
5、剔打:待混凝土浇筑完成养护7天后,对溜槽形成的牛腿混凝土进行剔打,采用细凿、轻修成自然蜂包,以免影响新浇内部结构。
6、剔打后的牛腿自然蜂包表面,表面不作抹灰处理。
7、混凝土浇筑完成初凝后,采用草袋捆绑围护浇水覆盖养护。
三、质量通病防范措施:
1、项目部组织技术管理人员和相关班组,召开施工质量现场会,分析原因并总结经验教训,按“四不放过”原则进行处理。
2、项目部重新组织施工作业人员进行培训、教育,重点加强员工的质量意识,加强技术交底教育和质量通病防范措施。
3、对本次事件责任班组处以罚款3000元,材料损失另行计算,栋号工长处罚款200元,下不为例。
4、对责任班组人员经项目部教育培训合格,签订质量承诺书后,再上岗作业;对培训不合格人员、班组进行辞退或解除劳务合同处理。
5、加强现场管理人员对施工作业过程的督促管理,将质量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
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篇二
混凝土蜂窝、麻面等问题分析处理方案
一、蜂窝的现象:为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酥散,无强度状态。
1、其产生的原因是:
1)、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或砂、石予、水泥材料加水量计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于多;
2)、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未拌合均匀,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 3)、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未分层下料,振捣不实,或漏振,或振捣时间不够;
4)模板缝隙未堵严,或模板支撑不牢固,振捣时,模板移位漏浆; 5)、钢筋较密,使用的石子粒径过大或坍落度过小; 6)基础、柱、墙根部未稍加间歇就继续灌上层混凝土。
2、防治的措施: 1)、监督商砼厂家严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经常检查,做到计量准确,混凝土拌合均匀,坍落度适合,商砼进场后,现场测试混凝土的坍落度,不合乎要求的要求退场重新调配;
2)、浇灌应分层下料,分层振捣,防止漏振;必须掌握振捣时间,一般每点振捣时间约20-30秒,使混凝土不再显著下沉,不再出现气泡,混凝土表面出浆且呈水平状态,混凝土将模板边角部分填满充实。
3)、模板缝应堵塞严密,浇灌中,应随时检查模板支撑情况防止漏浆;
4)、基础、柱、墙根部应在下部浇完间歇1~1.5h,沉实后再浇上部混凝土,避免出现“烂脖子”。
3、处理方法:
1)、小蜂窝:洗刷干净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平压实; 2)、如果蜂窝较大则先将松动石子剔掉,用水冲刷干净湿透,再用提高一级标号的细石混凝土捣实并加强养护;
3)、如果是孔洞,则要经过有关人员研究,制定补强方案进行处理。
二、麻面的现象:是混凝土局部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麻点,形成租糙面,但无钢筋外露现象。
1、其产生的原因是: 1)模板表面粗糙或粘附水泥浆渣等杂物未清理于净,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坏;
2)浇筑混凝土前模板未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的水分被吸去,使混凝土失水过多出现麻面;
3)摸板拼缝不严,局部漏浆;
4)混凝土振捣不实,气泡未悱出,停在模板表面形成麻点。
2、防治的措施
1)模板表面清理干净,不得粘有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 2)浇灌混凝土前,模板应浇水充分湿润;
3)模板缝隙拼接严密,柱底模四周缝隙应用双面胶带密封,防止漏浆;
4)混凝土应分层均匀振捣密实,在钢筋密集处,可采用人工振捣与机械振捣相结合的办法,严防漏振。直至排除气泡为止;
5)浇筑时柱底部应先填100厚左右的同柱混凝土级配一样的水泥砂浆。
6)控制好下料,保证混凝土浇筑时不产生离析,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不应超过2m。
7)浇筑时应经常观察模板、支架等情况,若有异常,应停止浇筑,并应在混凝土凝结前修整完毕。
3、处理方法:麻面主要影响使用功能和美观,表面作粉刷的,可不处理;表面无粉刷的,应加以修补,将麻面部分湿润后用用掺加建筑胶的素水泥浆,将麻面抹平压光。
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篇三
一、关于柱身弯曲、剪力墙端柱弯曲侧扭
现象:柱上下端位置正确而柱身偏离轴线。这种现象容易出现在细而高的柱上
原因:主要原因是模板刚度不够,斜向支撑不对称、不牢固、松紧不一致,在浇灌砼过程中模板受力大小不一,造成弯曲变形。
预防措施:柱子要有支模支撑设计方案,按照柱高和截面尺寸设计模板,柱箍间距应适当,沿柱设1.5m左右双向加水平拉杆或斜撑支撑牢固。
二、柱、剪力墙截面扭曲、鼓肚、窜角
现象:柱中心线位置不变,但柱截面发生平面扭转这种现象容易发生在独立柱施工过程中。对于截面大、高度高的柱子容易发生扭曲、鼓肚、窜角现象。原因分析:
1、柱截面扭转主要是放线误差,支模未按照轴线施工,上下端固定不牢、支撑不稳水平杆牵拉不良、上部模板位置不正确和在浇筑砼时碰撞等因素都可能造成柱身扭转
2、鼓肚窜角的主要原因是:无论采用木模板还是组合钢模,对于大尺寸的柱箍如果强度或刚度不足或柱箍间距太大时容易出现这种现象;浇筑砼时振捣不当、振捣器紧靠模板砼产生过大侧压力,引起模板变形(包括剪力墙);柱模的柱箍拉条或螺栓断面较小或有安装不牢固,浇灌混凝土时伸长变形出现这种情况极难纠正势必形成截面变形
3、预防措施
柱箍间距与柱子断面大小及模板厚度有关,一般间距为50cm左右。木质柱箍断面一般不宜小于50mm×70mm柱底部柱箍应加密;对于截面尺寸大于50cm的柱子,柱箍中部应加穿ф6钢筋或螺栓撑架不宜用8号铅丝拉结,以防止柱箍受弯变形;浇筑砼时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分层浇筑施工振捣器不得碰撞模板。注意柱模上下端的固定
三、柱子板墙烂根
1、现象
柱子角板墙底部有空洞
2、原因分析
柱下脚及板墙底部在支模前为彻底清干净,楼板面不平模板下部有空隙砼漏浆;抗震墙下部钢筋网片位置摆放不当,妨碍模板落实造成下部空隙;砼和易性差浇灌高度过大发生离析现象,漏振或者漏捣过度形成跑浆
3、预防措施
柱子立模前,柱脚砼四周清理干净,用水泥浆找平(先浇4-5mm厚砂浆),板墙下脚支模前最好做导墙
然后把坐落模板的楼板表面抹砂浆找平层。如模板下口仍有间隙,应用胶条(双面胶条)堵严。开盘前先浇灌与所采用砼成分的水泥砂浆层,厚度控制在 5mm左右。
4、治理方法
在柱子和板墙浇灌过程中,如发现跑浆现象,应在灰浆凝固前及时铲除干净,拆模后存在烂根也应及时处理。修理方法是:先将烂根部位松散砼剔除,经充分冲洗湿润后,支模浇灌,提高一级标号的砼,若只有表面局部烂皮,可用1:2水泥砂浆补平。柱子位移错台现象:
多层框架的上下层柱,在楼板处容易发生位移错台,尤其是边跨柱和角柱更易发生位移,中跨柱因为有层间楼板,所以较少发生这种情况,也不易发现。原因分析:
放线不准确,使轴线与柱边线出现过大偏差。对于柱距大,轴线尺寸变化多和轴线偏移中的柱子,容易出现放线不准确而形成错台。
放线不准确,是轴线或柱边线出现过大偏差,对于柱距大,轴线尺寸变化多。
下层柱模板支设不垂直,支撑不牢固和模板收到侧面撞动(如砼料斗冲撞模板等)均易造成住上端位移。预防措施:
首先要有精确是轴线引桩。作为放线依据。对于较长建 筑物,放线时应从一头起,宜分段控制。分间尺寸应以中间控制点上量测,尽量减少测量累计误差。
柱端下端应牢固地固定在楼板上。可按柱子准确位置在楼板上做出截面略小于主界面(每边缩小1~2毫米),高度5厘米的细石砼台,固定柱模下端,防止发生模板位移,支模过程中随时吊直校正,纵横两个方向用拉杆和斜撑固定好。对于边柱和角柱也可采用;用钢筋缆绳将柱模与楼板预埋的拉环拉结,以防柱模外倾
柱砼分层浇筑,每步不超过50cm高,禁止采用一次浇筑到顶。
4、治理方法
柱子出现错台移位超过偏差时应进行纠正。如偏差过大一般纠正困难时,按照允许偏差值分层逐步纠正。如果柱子位移过大影响结构性能,在征得设计单位同意时,可采取加大柱子断面的方法处理。a、截面加大部分厚度〈5cm时,可用抗裂砂浆分层抹平,方法是:将砼表面人工剔毛浇水湿润,钉牢钢筋网片(与剪力墙或柱钉牢)分多层抹平。截面加大部分厚度大于等于5cm时,应支模浇灌高标号细石砼
四、柱子漏筋位移
1、现象
柱子主筋位移,在框架结构施工中极易发生。可分为基础插筋位移和楼层柱钢筋位移。位移严重影响结构。
2、原因分析
梁、柱节点内钢筋较密,柱主筋被梁钢筋挤歪,造成柱上端外伸主筋位移;柱子箍筋绑扎不牢固,模板上口刚度差浇灌柱子砼时主筋位移;基础或柱的插筋不正确
3、预防措施
无论基础或楼层,在浇筑砼前均检查柱子插筋或外伸钢筋位置是否正确;基础插筋应绑扎牢固并吊直,插筋应有做够的箍筋保持钢筋骨架本身不变形;底端定位应牢固,必要时可焊在底筋上;为保证主筋保护层厚度,主筋外侧应加设垫块;必要时可加设定位撑,焊在主筋上撑住模板,保持钢筋与模板的相对位置,钢筋多时可适当的增加撑筋,保证钢筋位置不变。
5、治理方法
a、如果基础插筋偏移尺寸在允许范围以内时,插筋可按1:6斜度调整至设计位置并在此段范围加密或加粗箍筋,以资补救;如果偏移尺寸过大,当地面以下至基础台阶面间尺寸允许时,可以另做一级台阶重新插筋或者在台阶上钻孔直接植筋
b、基础插筋偏离柱截面尺寸较大,又不具备钻孔植筋的条件,如地面以下至基础台阶面间有较高尺寸时,可采用穿靴的方法,即加大一段柱截面,插筋按1:6斜度调整到正确位置,如果高度尺寸有限加大截面会露出地面影响使用时可令插筋(护孔)的方法处理,如偏移尺寸不大,也可凿开一部分砼按1:6斜度调钢筋(p692---693)
c、楼层柱钢筋在柱截面范围偏移较小尺寸时,一般允许以1:6斜度调直。但当偏移尺寸很大按1:6斜度调整将影响结构性能,植筋也困难时可加固处理。钢筋偏出柱截面尺寸较小时,可凿开砼拨正钢筋。当偏出尺寸较大时,由于该部位主次梁交叉钢筋很密,浅凿不解决问题,深凿有困难时,最好征得设计单位同意,采用加大柱截面的方法,到上层在收正。如果加大截面不可取,则可割去偏离的钢筋,采用植筋加固的方法处理。
五、砼表面损伤露钢筋
治理方法
将外漏钢筋上的砼残渣和铁锈清理干净,用水冲洗湿润,再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压平整,如露筋较深,应将砼剔除,冲洗干净湿润用高一级的细石砼捣实,并认真养护
六、蜂窝 治理方法
对砼孔洞处理,应根据批准的补强方案,首先采取安全措施,在梁底用支撑支劳,然后将孔洞不密实的砼和突出的石子颗粒剔凿掉,剔成斜形避免有死角以便浇筑砼。
为使新旧砼结合良好,应将剔凿好的孔洞用清水冲洗或用钢刷仔细清刷,并充分湿润保持湿润72小时后,浇筑比原来砼标号高一级的细石砼。砼水灰比可控制在0.5以内,并掺加水泥用量万分之一的铝粉,采用小振动棒分层仔细捣实,认真养护。
有孔洞在浇筑砼之前支劳模板,在浇筑砼。
七、缺棱掉角
1、现象
梁、柱、板墙和角处,砼局部掉落、不规则、棱角有缺陷
2、治理方法
缺棱掉角较小时,可将该处用钢丝刷刷净,清水冲洗充分湿润,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补齐整。对于较大的掉角可将不实的砼和突出的骨料颗粒凿除,用水刷干净湿透,然后用高一级的细石砼补好,并认真养护。
八、歪斜凹凸
1、现象
柱墙梁砼表面平整度、竖向偏差超过允许偏差值。
2、治理方法
表面平整度、竖向偏差超过允许偏差较小,不影响结构施工质量时,一般可不做处理,如需做少量剔凿,就应满足装饰施工质量的要求,一般可视在装饰前实际需要进行处理。竖向偏差值超过允许值较多,影响结构工程质量要求时,应在拆模检查后,根据具体情况把偏差值较大的砼剔除,返工重做。
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篇四
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措施
一、在思想上要重视混凝土质量问题,坚决贯彻执行上级颁布的各种质量管理文件、规程、规范和标准,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宗旨是优质、优产、质量至上。
二、施工单位必须有保证工程质量的管理机构和制度,健全质量保证体系,专人负责施工质量检测和核验记录,并认真做好施工记录和签证记录,整理完善各项技术资料,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要求。
三、施工单位应狠抓混凝土施工的每个环节,从材料进场、配合比、搅拌、运输、振捣、养护进行严格质量控制,形成质量控制记录。配备取样送检人员,承担结构混凝土强度、抗渗、坍落度等试件的见证取样送检及结构实体检验工作,现场混凝土试件应该在施工作业面处取样、成型,试件成型后用钉子等锐器在试件表面刻写出强度等级、日期等相关信息。同条件试件和拆模试件应采取一定保护措施放置在相应施工作业面并做好明显标志,防止丢失,同时做好同条件试件的温度记录。试件送检前应按规定养护处置,标养试件应在3天内送入标养室养护,现场混凝土的交付、检测、成型、标识以及成型试件所对应的结构部位等信息,必须在施工日记中有详细的记录。
四、工程监理单位应当按规定对混凝土生产施工质量实施监理,应重点检查生产单位质量保证体系的运行情况,对混凝土原材料、配合比、生产计量及出厂检验质量控制情况进行检查,必要时应参与拌楼生产开盘旁站鉴定,发现问题应及时提出整改要求;对施工单位的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技术方案进行审查,重点检查混凝土取样浇筑养护等质量控制措施的制定落实情况,并应配备见证人员,对结构混凝土试件的取样送检及结构实体检验实施旁站见证,应在监理日记中记录现场混凝土的交付、检测、成型、标识以及成型试件所对应的结构部位等信息,切实履行监理责任。
五、检测机构应检查结构混凝土强度、抗渗等试件及结构实体检验的见证委托情况,符合要求后方可接受委托,并按有关技术标准和规定进行检测,对检测数据和检测报告的真实性和准确性负责。
六、重点工程或首件工程施工前,必须提前预做实验构件,待混凝土质量达标后方可进行施工。
七、进行经常性的工程质量知识教育,提高工人的操作技术水平,在施工到关键性的部位时,必须在现场进行指挥和技术指导。
八、建立建全工程技术资料档案制度,每个工地有专人负责整理工程技术资料,认真按照工程竣工验收资料要求,要根据工程进行的进度及时做好施工记录,自检记录验收签证记录。将自检资料和工程保证资料分类整理保管好,随时接受上级部门检查。
九、建立严格的奖惩制度,对于违反工程质量管理制度的人,将按不同程度给予批评处理和罚款教育,并追究其责任。对发生事故的当事人和责任人,将按上级有关规定程序追究其责任并做出处理。
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篇五
4、混凝土质量通病防治及处理 4.1麻面 4.1.1现象
混凝土局部表面出现缺浆和许多小凹坑、麻点,形成租糙面,但无钢筋外露现象。4.1.2产生的原因
(1)模板表面粗糙或粘附水泥浆渣等杂物未清理于净,拆模时混凝土表面被粘坏;(2)模板未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构件表面混凝土的水分被吸去,使混凝土失水过多出现麻面;
(3)摸板拼缝不严,局部漏浆;
(4)模扳隔离剂涂刷不匀,或局部漏刷或失效.混凝土表面与模板粘结造成麻面;(5)混凝土振捣不实,气泡未排出,停在模板表面形成麻点。4.1.3处理方法
①、将该处脱模剂油点或污点用洗刷干净,于修补前用水湿透。
②、修补用的水泥品种必须与原混凝土一致,砂子为细纱,粒径最大不宜超过0.5mm。③、水泥砂浆的配比为1:2或1:2.5,由于数量不多,可用人工在小桶中拌匀,随拌随用。必要时掺拌白水泥调色。
④、按照漆工刮腻子的方法,将砂浆用刮刀大力压入麻点,随即刮平。⑤、修补完成后,用毛毡进行保湿养护。起砂和掉皮的处理方法同上。4.1.4预防措施
①、振捣遵循紧插慢拔原则,振动棒插入到拔出时间控制在20s为佳,插入下层5-10cm,振捣至混凝土表面平坦泛浆、不冒气泡、不显著下沉为止;插振捣棒确有困难时,采用附着式振捣器或人工插捣的方法振实。
②、新拌混凝土必须按水泥或外加剂的性质,在初凝前振捣,混凝土结块比较严重时,严禁使用。
③、浇注混凝土时,无论那种模型,均需撒水湿润。但不得积水;浇注前检查模板拼缝,对可能漏浆的缝设法封堵。
④、模板表面清理干净,隔离剂涂刷均匀。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拆模时间,未经允许不得拆模。4.2蜂窝 4.2.1现象
混凝土结构局部出现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形成空隙类似蜂窝的窟窿。4.2.2产生的原因
(1)混凝土配合比不当或砂、石子、水泥材料加水量计量不准,造成砂浆少、石子多;(2)混凝土搅拌时间不够,未拌合均匀,和易性差,振捣不密实;(3)下料不当或下料过高,未设串通使石子集中,造成石子砂浆离析;(4)混凝土未分层下料,振捣不实,或漏振,或振捣时间不够;(5)模板缝隙未堵严,水泥浆流失;
(6)钢筋较密,使用的石子粒径过大或坍落度过小;(7)基础、柱、墙根部未稍加间歇就继续灌上层混凝土。4.2.3处理方法
①、将蜂窝软弱部分凿去,用高压水及钢丝刷将结合面冲洗干净。②、修补用的水泥品种必须与原混凝土一致,砂子用中粗砂。
③、水泥砂浆的配比为1:2到1:3,并搅拌均匀,有防水要求时,在水泥浆中掺入水泥用量1%-3%的氯化铁防水剂,起到促凝和提高防水性能的目的。
④、按照模灰工的操作方法,用抹子大力将砂浆压入蜂窝内,刮平;在棱角部位用靠尺将棱角取直。
⑤、修补完成后,用草帘或草席进行保湿养护。4.2.4预防措施
①浇注前必须检查和嵌填模板拼缝,并浇水湿润;浇注过程中有专人检查模板质量情况,并严格控制每次振捣时限。
②塌落度过小时拉回拌和站加水加水泥重新拌制;振捣工具的性能必须与混凝土的工作度相适应;一名振捣手跟着灰斗粗振,另一名振捣手随后细振,按规定的振捣间距精心振捣,尤其加强模板边角和结合部位的振捣。
③严格执行带浆下料和赶浆法振捣,注意混凝土振实的五点表现。④混凝土拌制时间应足够;分层厚度不得超过规范规定,防止振捣不到。4.3孔洞 4.3.1现象
混凝土结构内部有尺寸较大的空隙,局部没有混凝土或蜂窝特别大,钢筋局部或全部裸露。4.3.2产生的原因
(1)在钢筋较密的部位或预留孔洞和埋件处,混凝上下料被搁住,未振捣就继续浇筑上层混凝土;
(2)混凝土离析,砂浆分离,石子成堆,严重跑浆,又未进行振捣。
(3)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过厚,下料过高,振捣器振动不到,形成松散孔洞;(4)混凝土内掉入工具、木块、泥块等杂物,混凝土被卡住。4.3.3处理方法
①、将修补部位的不密实混凝土及突出的骨料颗粒凿去,洞口上部向外上斜,下部方正水平。②、用高压水及钢丝刷将基层冲洗干净。
③、孔洞周围先抹一层水泥素浆,然后用比原混凝土强度高一级的商品细石混凝土混凝土填补并分层仔细捣实,以免新旧混凝土接触面上出现裂缝。
④、抹光后的混凝土表面应覆盖塑料薄膜,并用支撑模板顶紧加压。4.3.4预防措施
①、采用流动性良好的混凝土,在钢筋密集处采用细石混凝土浇注,振捣时设专人在模板外敲打协助振捣并检查混凝土振实情况。对构件角点和结合部重点检查,特别注意振捣,不能用机械振捣时,可改用人工插捣,插捣应反复数次,确保混凝土不出现孔隙。
②、混凝土配比中掺加高效减水剂,确保混凝土流动性满足工作要求;在混凝土运输、浇注的各个环节采取措施保证混凝土不离析。
③、振捣应密实,不允许出现漏振点,吊斗应按布灰厚度,走动卸灰,避免吊斗直接将混凝土卸入模板内,一次卸料过多。
④、严防杂物出现在拌制好的混凝土当中。4.4“烂边”和“烂根” 4.4.1现象
“烂边”和“烂根”是指根部或者边部出现酥松、砂浆少、石子多、石子之间形成空隙。4.4.2产生的原因
(1)在钢筋较密的部位或预留孔洞和埋件处,混凝上下料被搁住,未振捣就继续浇筑上层混凝土;
(2)混凝土离析,砂浆分离,石子成堆,严重跑浆,又未进行振捣。
(3)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多,过厚,下料过高,振捣器振动不到,形成松散孔洞;(4)混凝土内掉入工具、木块、泥块等杂物,混凝土被卡住。(5)模板摸板拼缝不严,局部漏浆。4.4.3处理方法
漏浆较少时按麻面进行修复,漏浆严重时按蜂窝处理办法进行修复。4.4.4预防措施
接缝处夹带橡胶海面条或无纺土工布止浆,拼缝设计成搭接企口缝,并用木板压板、橡胶压条止浆。4.5露筋 4.5.1现象
混凝土内部主筋、副筋或箍筋局裸露在结构构件表面。4.5.2产生的原因
(1)灌筑混凝土时,钢筋保护层垫块位移或垫块太少或漏放,致使钢筋紧贴模板外露;(2)结构构件截面小,钢筋过密,石子卡在钢筋上,使水泥砂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造成露筋;
(3)混凝土配合比不当,产生离析,靠模板部位缺浆或模板漏浆;
(4)混凝土保护层太小或保护层处混凝土漏振或振捣不实;或振捣棒撞击钢筋或踩踏钢筋,使钢筋位移,造成露筋;
(5)木模板未浇水湿润,吸水粘结或脱模过早,拆模时缺棱掉角导致漏筋.4.5.3处理方法
表面漏筋,刷洗净后,在表面抹1:2或1:2.5水泥砂浆,将充满漏筋部位抹平;漏筋较深的凿去薄弱混凝上和突出颗粒,洗刷干净后,用比原来高一级的细石混凝土填塞压实。4.5.4防治的措施
(1)浇灌混凝土,应保证钢筋位置和保护层厚度正确,并加强检查。
(2)钢筋密集时,应选用适当粒径的石子,保证混凝土配合比准确和良好的和易性;浇灌高度超过2m,应用串筒、或溜槽进行下料,以防止离析;
(3)模板应充分湿润并认真堵好缝隙;混凝土振捣严禁撞击钢筋,操作时,避免踩踏钢筋,如有踩弯或脱扣等及时调整直正;保护层混凝土要振捣密实;(4)正确掌握脱模时间,防止过早拆模,碰坏棱角。4.6缝隙、夹层 4.6.1现象
混凝土内存在水平或垂直的松散混疑土夹层。4.6.2产生的原因
(1)施工缝或变形缝未经接缝处理、清除表面水泥薄膜和松动石子,未除去软弱混凝土层并充分湿润就灌筑混凝土;
(2)施工缝处锯屑、泥土、砖块等杂物未清除或未清除干净;(3)混疑土浇灌高度过大,未设串简、溜槽,造成混凝土离析;(4)底层交接处未灌接缝砂浆层,接缝处混凝土未很好振捣。4.6.3处理方法
缝隙夹层不深时,可将松散混凝土凿去,洗刷干净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填密实;缝 隙夹层较深时,应清除松散部分和内部夹杂物,用压力水冲洗干净后支模,灌细石混凝土加膨胀剂或将表面封闭后进行压浆处理。4.6.4预防措施
(1)认真按施工验收规范要求处理施工缝及变形缝表面;(2)接缝处锯屑、泥土砖块等杂物应清理干净并洗净;
(3)混凝土浇灌高度大于2m应设串筒或溜槽,接缝处浇灌前应先浇50~100mm厚原配合比无石子砂浆,以利结合良好,并加强接缝处混凝土的振捣密实。4.7缺棱掉角 4.7.1现象
结构或构件边角处混凝土局部掉落,不规则,棱角有缺陷。4.7.2产生的原因
(1)木模板未充分浇水湿润或湿润不够,混凝土浇筑后养护不好,造成脱水,强度低,或模板吸水膨胀将边角拉裂,拆模时,棱角被粘掉;(2)低温施工过早拆除侧面非承重模板;
(3)拆模时,边角受外力或重物撞击,或保护不好,棱角被碰掉;(4)模板未涂刷隔离剂,或涂刷不均。4.7.3处理措施
出现缺棱掉角情况时,可将该处松散颗粒凿除,冲洗充分湿润后,视破损程度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补齐整,或支模用比原来高一级混凝土捣实补好,认真养护。4.7.4防治措施
(1)木模板在浇筑混凝土前应充分湿润,混凝土浇筑后应认真浇水养护,拆除侧面非承重模
2板时,混凝土应具有1.2n/mm以上强度;
(2)拆模时注意保护棱角,避免用力过猛过急;吊运模板,防止撞击棱角,运输时,将成品阳角用草袋等保护好,以免碰损。1.8表面不平整 1.8.1现象
混凝土表面凹凸不平,或板厚薄不一,表面不平。4.8.2产生的原因
(1)混凝土浇筑后,表面仅用铁锹拍子,未用抹子找平压光,造成表面粗糙不平;(2)模板未支承在坚硬土层上,或支承面不足,或支撑松动、泡水,致使新浇灌混凝土早期养护时发生不均匀下沉;
(3)混凝土未达到一定强度时,上人操作或运料,使表面出现凹陷不平或印痕.4.8.3处理方 法
无抹面的外露混凝土表面不平整,可增加一层同配比的砂浆抹面;整体歪斜、轴线位移偏差不大时,在不影响正常使用的情况下,可不进行处理;整体歪斜、轴线位移偏差较大时,需经项目会同有关部门检查认定,并共同研究处理方案。4.8.4防治措施
严格按施工规范操作,灌筑混凝土后,根据水平控制标志或弹线用抹子找平、压光,终凝后浇水养护;模板应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应支在坚实地基上,有足够的支承面积,2并防止浸水,以保证不发生下沉;在浇筑混凝土时,加强检查,凝土强度达到1.2n/mm以上,方可在已浇结构上走动。4.9楼板裂缝 4.9.1现象
楼板裂缝是建筑结构的楼板部分产生开裂的现象。4.9.2产生的原因
(1)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模板及其支撑不牢,产生变形或局部沉降;(2)混凝土和易性不好,浇筑后产生分层,出现裂缝;(3)养护不好引起裂缝;拆模不当,引起开裂;(4)昼夜温差引起的收缩裂缝;(5)主筋严重位移,使结构受拉区开裂;
(6)混凝土初凝后又受扰动,产生裂缝;构件受力过早或超载引起裂缝;(7)基础不均匀沉降引起开裂; 4.9.3处理方法
1、对于一般混凝土楼板表面的龟裂,可先将裂缝清洗干净.待干燥后用环氧浆液灌缝或用表面涂刷封闭。施工中若在终凝前发现龟裂时,可用抹压一遍处理。
2、其它一般裂缝处理。其施工顺序为:清洗板缝后用1:2或1:1水泥砂浆抹缝。压平养护。
3、当裂缝较大时。应沿裂缝凿八字形凹槽,冲洗干净后.用1:2水泥砂浆抹平,也可以采用环氧胶泥嵌补。
4、当楼板出现裂缝面积较大时。应对楼板进行静载试验,检验其结构安全性,可行时在楼板上增做一层钢筋网片.以提高板的整体性。
5、通长、贯通的危险结构裂缝,裂缝宽度大于0.3mm的.可采用结构胶粘扁钢加固补强,板缝用灌缝胶高压灌胶。4.9.4防治措施
(1)加强混凝土早期养护,浇灌完的混凝土要及时养护,防止干缩,冬季施工期间要及时覆盖养护,防止冷缩裂缝产生。(2)大体积现浇混凝土施工应合理设计浇筑方案,避免出现施工缝。
(3)加强施工管理,混凝土施工时应结合实际条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混凝土的配合比、塌落度等符合规定的要求并严格控制外加剂的使用,同时应避免混凝土早期受到冲击。4.10涨模 4.10.1、现象
表面不平整,整体歪斜,轴线位移。
4.10.2、产生原因
(1)模板自身变形,有孔洞,拼装不平整。
(2)模板体系的刚度、强度及稳定性不足,造成模板整体变形和位移。(3)混凝土下料方式不当,冲击力过大,造成跑模或模板变形。(4)振捣时振捣棒接触模板过度振捣。4.10.3处理方法
1、首先对待修补部位的松散混凝土进行凿除,做到小锤细凿,避免损伤结构钢筋。要求凿成后的混凝土表面观感达到斩假石的效果,无松动石子及混凝土颗粒。
2、对凿除部位用毛刷刷干净,并用水冲洗,使其无松动石子及粉尘。
3、进行支模,要求模板支设牢固,并留设浇筑口和清理口,确保支模时的垃圾能清理干净。清理后及时封堵清理口。
4、对修补处涂刷一层用同砼相同的水泥做成水泥浆进行界面处理,以使新旧混凝土能结合良好。
5、采用与原混凝土设计强度相同的微膨胀混凝土进行浇筑修补,要求用¢12钢筋仔细捣实。
6、混凝土终凝后拆模,加强洒水养护,避免新旧混凝土结合处开裂。
7、对于较轻微的麻面现象,用毛刷刷干净,用水冲洗,使其无松动石子及粉尘后,修补前涂刷同砼标号水泥浆基层或用1:2水泥砂浆进行抹面处理即可,施工完毕终凝后加强淋水养护。
4.10.4预防措施
(1)模板使用前要经修整和补洞,拼装严密平整。
(2)模板加固体系要经计算,保证刚度和强度;支撑体系也应经过计算设置,保证足够的整体稳定性。
(3)下料高度不大于2米。随时观察模板情况,发现变形和位移要停止下料进行修整加固。(4)振捣时振捣棒避免接触模板。
(5)浇筑混凝土前,对结构构件的轴线和几何尺寸进行反复认真的检查核对。
5、确保混凝土工程质量的技术措施
1、混凝土浇筑前,模板内部清洗干净,严禁踩蹋钢筋,踩踏变形的钢筋应及时地在浇筑前 复位。下落的混凝土不得发生离析现象,并由专人负责做好混凝土的养护工作。
2、混凝土浇筑施工实行挂牌制,以提高作业人员的工作责任心,保证混凝土的浇捣质量,混凝土结构达到内实外光的基本要求。同时按规定进行取样、留置试块,试件数量应能满足全面了解混凝土施工质量的要求,并进行抗压强度、抗渗性能等相关试验。
3、混凝土浇筑若遇雨天,及时调整配合比,并做好已浇混凝土的保护,施工缝严格按要求留设。
4、随时检查使用混凝土骨料级配、水灰比、外加剂以及其塌落度、和易性等;
5、经过施工技术方案准备、技术与安全交底、机具和劳动力准备、柱墙基底处理、钢筋模板工程交接、水电、照明以及气象信息和相应技术措施准备等等,经检查合格后方可下达混凝土浇捣指令;
6、重视对现场泵送机具的护理工作;
7、混凝土的浇捣必须分层进行,严格控制沉实时间,钢筋密实处,尽可能避免浇灌工作在此停歇以及分班施工交接;
8、雨天浇筑混凝土时,准备充足的覆盖材料;
9、按有关规定进行混凝土试块制作;
10、对班组进行施工技术交底,谁浇捣的混凝土部位,就由谁负责混凝土的浇捣质量。
11、混凝土浇捣后由专人负责混凝土的养护工作。
混凝土裂缝 1.1
产生原因
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温度、湿度变化 , 混凝土徐变的影响 , 地基不均匀沉降 , 拆模板过早 , 早期受震动等原因都有可能引起混凝土裂缝产生。1.2
预防措施)加强混凝土早期养护 , 浇筑完的混凝土要及时养护 , 防止干缩 , 冬季施工期间要及时覆盖养护 , 并采取相应的加热或保暖措施 ,防止冷缩裂缝产生。2)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应合理设计浇筑方案 , 避免出现施工缝。)加强施工管理 ,混凝土施工应结合实际条件 ,采取有效措施 ,确保混凝土的配合比、坍落度等符合规定并严格控制外加剂的使用 , 同时避免混凝土早期受冲击。1.3
处理方法
当裂缝较细 , 数量不多时 , 可将裂缝用水冲洗后 ,用水泥浆抹补;如裂缝较大较深时 ,应沿裂缝凿去薄弱部分 ,并用水冲洗干净 ,用 1 ∶ 2.5 水泥砂浆抹补。此外加压灌入不同稠度的改性环氧树脂溶液补缝 , 效果也较好。2
混凝土蜂窝、麻面、孔洞 2.1
产生原因)模板表面粗糙并沾有干混凝土 , 浇灌混凝土前浇水湿润不够 , 或模板缝没有堵严 , 浇筑时 , 与模板接触部分的混凝土失水过多或滑浆 ,混凝土呈干硬状态 ,使混凝土表面形成许多小凹点。)混凝土搅拌时间短 ,加水量不准 ,混凝土和易性差 , 混凝土浇筑后有的地方水泥砂浆少、石子多 , 形成蜂窝。)混凝土没有分层浇筑 ,造成混凝土离析 ,因而出现蜂窝麻面。4)混凝土浇入后振捣时过振或漏振 , 造成蜂窝麻面。2.2
防治措施)浇灌混凝土前认真检查模板的牢固性及缝隙是否堵好 , 模板应清洗干净并用清水湿润 , 不留积水 , 并使模板缝隙膨胀严密。)混凝土搅拌时间要适宜 ,一般应为 1 ~3m i n 3)混凝土浇筑高度超过 2m 时 , 要采取措施 , 如用 窜筒、溜管或振动溜管进行下料。)混凝土入模后 ,必须掌握振捣时间 ,一般每点振捣时间约 20 ~30 s。但当混凝土水灰比小于 0.45 时 ,每一位置的振捣时间不宜小于 30 s,当混凝土水灰比大于 0.45 时 ,每一位置的振捣时间不宜小于 15 s。合适的振捣时间可有下列现象来判断 : 混凝土不再显著下 沉、不再出现气泡、混凝土表面出浆且呈水平状态、混凝土将模板边角部分填满充实。2.3
处理方法
麻面主要影响美观 ,应加以修补 ,即将麻面部分湿润后用水泥浆或水泥砂浆抹平。如果是小蜂窝 , 可先用水洗刷干净后 ,用 1 ∶ 2.5 水泥砂浆修补水泥砂浆修补;如果是大蜂窝则先将松动的石子剔掉;用水冲刷干净湿透;再用提高一级强度等级的细石混凝土捣实;加强养护。如果是孔洞 ,要经过有关人员研究 , 制定补强方案 ,方可处理。3
露筋.1
产生原因)混凝土振捣时钢筋垫块移位 ,或垫块太少 ,钢筋紧贴模板 ,致使拆模后露筋。)钢筋混凝土构件断面小 ,钢筋过密 ,如遇大石子卡在钢筋上 ,水泥砂浆不能充满钢筋周围 ,使钢筋密集处产生露筋。)混凝土振捣时 ,振捣棒撞击钢筋 ,将钢筋振散发生移位 ,因而造成露筋。3.2
预防措施)钢筋绑扎时 ,注意垫足垫块 ,并固定牢固。)钢筋混凝土结构配筋较密时 ,要选配适当石子 ,以免石子过大卡在钢筋处 ,普通混凝土难以浇灌时 , 可采用细石混凝土。)混凝土振捣时严禁振动钢筋 , 防止钢筋变形移位 ,在钢筋密集处 ,可采用带刀片的振捣棒进行振捣。3.3
处理方法
首先将外漏钢筋上的混凝土渣和铁锈清理干净 ,然后用水冲洗湿润 , 用 1 ∶ 2 或 1 ∶ 2.5 水泥砂浆抹压平整;如露筋较深 , 应将薄弱混凝土全部剔除 , 冲刷干净湿润 ,用提高一级强度等级的细石混凝土捣实 , 认真养护。4
混凝土强度偏高或偏低 4.1
产生原因)混凝土原材料不符合要求 , 如水泥过期受潮结快、砂石含泥量太大、袋装水泥重量不足等 , 造成混凝土强度偏低。)混凝土配合比不正确 ,原材料计量不准确 ,如砂石不过磅 , 加水不准 , 搅拌时间不够 , 这些因素造成混
凝土强度偏高或偏低。)混凝土试块不按规定制作和养护 ,或试模变形 ,或管理不善、养护条件不符合要求等。4.2
预防措施)混凝土原材料应试验合格 ,严格控制配合比 ,保证计量准确 ,外加剂按规定掺加。2)混凝土应搅拌均匀 , 按砂 +水泥 +石 +水的顺序上料。外加剂溶液量最好均匀加入水中或从出料口加入 ,不能倒在料斗中 ,搅拌时间应根据混凝土的坍落度和搅拌机容量合理确定。)搅拌第一盘混凝土时可适当少装一些石子或适当增加水泥和水。)健全检查和试验制度 , 按规定检查坍落度和制作混凝土试块 ,认真做好试验记录。5
混凝土表面不平整 5.1
产生原因)有时混凝土梁板同时浇筑 , 只采用插入式振捣器振捣 , 然后用平锹一拍了事 , 板厚控 制不准 , 表面不平。)混凝土未达到一定强度就上人作业或运料 , 致使混凝土边面出现凹凸不平的印痕。3)模板没有支撑在坚固的地基上 ,垫板支撑不够 ,以致在浇灌混凝土或早期养护时发生下沉。.2
预防措施)混凝土板应采用插入式振捣器和平板振捣器相配合在其表面进行振捣 , 有效振动深度约 20 c m , 大面积混凝土应分段振捣 ,相邻之间应搭接振捣 5 c m 左右。)控制混凝土浇灌厚度 ,除在模板四周弹墨线外 ,还可用钢筋或木料做成与板厚相同的标记 , 放在浇筑地点附近, 随浇随移动 , 振捣方向宜与浇灌方向垂直 ,使板面平整 ,厚度一致。)混凝土浇灌完后 12 h 以内即应浇水养护(如气温低于 5 ℃ 时不得浇水 , 可以覆盖养护)并设专人负责。必须在混凝土强度达到 1.2n /mm以后 , 方可在已浇筑的结构上走动。)混凝土模板应有足够的稳定性、刚度和强度 ,支撑结构必须安装在坚实的地基上 , 并有足够的支撑面积 ,以保证浇灌混凝土时不发生下沉。6
混凝土夹芯 6.1
产生原因 浇筑大面积、大体积钢筋混凝土结构时 , 往往分层分段施工 ,在施工停歇期间常有木块、锯末等杂物(在冬季还有积雪、冰块)积存在混凝土接茬处 , 这些杂物如不认真清理干净 ,再次浇筑混凝土时 ,就会加入混凝土内 ,在施工缝处造成杂物夹芯。6.2
预防措施
浇筑混凝土前要认真检查 ,将表面杂物清理干净 ,可在模板与沿施工缝处通条开口 ,以便清理;冬季施工时如有冰雪等可用太阳灯等烤化后清理干净;如只有锯末等杂物 , 可采用鼓风机等吹 , 全部清理干净后 , 通条开口再封板 ,然后浇灌混凝土。7
外形尺寸偏差 7.1
现象
表面不平整、整体歪斜、轴线移位。7.2
产生原因)模板自身变形 ,有孔洞 ,拼装不平整。)模板体系的刚度、强度及稳定性不足 ,造成模板整体变形和移位。3)混凝土下料方式不当 ,冲击力过大 ,造成跑模或模板变形。4)振捣时振捣棒接触模板过度振捣。)放线误差过大 , 结构构件支模时因检查核对不细致造成的外形尺寸误差。7.3
预防措施)模板使用前要经修正和补洞 ,拼装严密平整。)模板加固体系要经计算 ,保证刚度和强度 ,支撑体系也应经计算设置 ,保证足够的整体稳定性。)下料高度不大于 2m , 随时观察模板情况 , 发现变形和位移要停止下料进行修整加固。)振捣时振捣棒避免接触模板。)浇筑混凝土前 , 对结构构件的轴线和几何尺寸进行反复认真的检查核对。7.4
处理方法
无抹面的外露混凝土不平整 , 可增加一层同配合比的砂浆抹面;整体歪斜、轴线位移偏差不大时 , 在不影响正常使用的情况下 , 可不进行处理;整体歪斜、轴线偏移较大时 , 需经有关部门检查认定 ,并共同研究处理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