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文 > 佚名的诗 > 葛藟

葛藟

[两汉]:佚名

绵绵葛藟,在河之浒。终远兄弟,谓他人父。谓他人父,亦莫我顾。

绵绵葛藟,在河之涘。终远兄弟,谓他人母。谓他人母,亦莫我有。

绵绵葛藟,在河之漘。终远兄弟,谓他人昆。谓他人昆,亦莫我闻。

葛藟译文及注释

译文

葛藤缠绕绵绵长,在那大河河湾旁。兄弟骨肉已离散,叫人爹爹心悲凉。叫人爹爹心悲凉,他也哪里会赏光。

葛藤缠绕绵绵长,在那大河河岸旁。兄弟骨肉已离散,叫人妈妈心悲凉。叫人妈妈心悲凉,她也哪里会帮忙。

葛藤缠绕绵绵长,在那大河河滩旁。兄弟骨肉已离散,叫人哥哥心悲凉。叫人哥哥心悲凉,他也只把聋哑装。

注释

緜緜:连绵不绝。 葛、藟(音垒):藤类蔓生植物。

浒(音虎):水边。

终:既已。 远(音院):远离。

顾、有、闻:皆亲爱之意也。 有(音佑):通“佑”,帮助。 闻(音问):问。王引之《经义述闻》:“谓相恤问也。古字闻与问通。”

涘(音四):水边。

漘(音纯):河岸,水边。

昆:兄。

参考资料:

1、《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年12月版,第143页

葛藟创作背景

  关于《王风·葛藟》的背景,有多种说法。旧说以为此诗乃东周初年姬姓贵族所作,旨在讥刺平王弃宗族而不顾。现代学者一般认为这是流浪者求助不得的怨诗。也有人认为此诗是一个入赘者在他人家生活,抒发孤独寂寞的悲歌。

参考资料:

1、王秀梅 译注.诗经(上):国风.北京:中华书局,2015:145-146

2、姜亮夫 等.先秦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8:143-144

葛藟鉴赏

  旧说以为此诗乃东周初年姬姓贵族所作,旨在讥刺平王弃宗族而不顾。《毛诗序》:“《葛藟》,刺平王也。周室道衰,弃其九族焉。”毛氏说诗多牵强附会,常把表现人之常情的诗作拉扯到政教、美刺上去。宋人说诗较为通达,朱熹《诗集传》云:“世衰民散,有去其乡里家族,而流离失所者,作此诗以自叹。”得其旨矣。

  诗凡三章,章六句。首章“緜緜”二句写眼前景物。诗人流落到黄河边上,见到河边葛藤茂盛,绵绵不断,不禁触景伤情,联系到自己远离兄弟、飘泊异乡的身世,感到人不如物。他流落他乡,六亲无靠,生活无着,不得不乞求于人,甚至覥颜“谓他人父”。处境之艰难,地位之卑下,可见一斑。但是即便如此,也未博得人家的一丝怜悯。“谓他人父,亦莫我顾”,直书其事,包含许多屈辱,许多痛楚,正如朱熹所叹:“则其穷也甚矣!”(同上)第二、第三章诗意略同首章,仅二、四、五、六句句尾更换一字,丰富了诗的内涵,反覆咏叹中稍有变化。此诗两句表达一层意思,六句有三层意思,两层转折。由绵绵不绝的葛藟对照兄弟的离散,是一折,由“谓他人父”、“谓他人母”、“谓他人昆”而竟不获怜悯,又是一折。每一转折,均含无限酸楚。诗人直抒情事,语句简质,却很感人,表现了飘零的凄苦和世情的冷漠。牛运震《诗志》评曰:“乞儿声,孤儿泪,不可多读。”方玉润《诗经原始》评曰:“沉痛语,不忍卒读。”都对诗中表现出的流离之苦深为致慨,相信这也是每一位读此诗者的共同感受。

佚名简介

唐代·佚名的简介

...〔 ► 佚名的诗(421篇)

猜你喜欢

莪默绝句集译笺乙集 其三三三

近代伯昏子

万罪一身何秽污,知君恩恕信能涂。穷途当哭君皆顾,潦倒穷途谁若吾。

次韵题张氏耆逸堂

宋代汪炎昶

游戏壶天岁月深,人间又见谪仙人。镜中商岭飘萧发,物外箕山自在身。

安石少徒轻冕绂,伏波老未厌风尘。输君物外全双美,洛社耆英汉逸民。

巢大司寇书斋畅观名画索题长句

清代戴亨

麻姑仙驭出昆崙,海上方蓬海市吞。苍狗吠来天入梦,素娥奔去月消魂。

筳篿虽设灵氛远,椒醑空陈帝阙尊。一自瑶池巡幸后,祇今飘泊有龙孙。

牧师乱后还山奉寄 其二

陶式玉

地老天荒行路难,尘羁初解怯凭阑。故人呜咽探诗卷,弱女嘤咿傍晬盘。

姓氏与谁投白社,湖山从此著黄冠。虫沙触磕公休论,且为斯文勉一餐。

程帅以诗见慰用韵谢之

宋代陈造

平时联辉星,转首食既月。

谁能玄览空,影事睨盈缺。

期颐堂

宋代龚明之

百事如今与世违,十花一木谩儿嬉。

莫欺兀兀痴顽老,曾睹升平元佐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