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文 > 李白的诗 > 题元丹丘山居

题元丹丘山居

[唐代]:李白

故人栖东山,自爱丘壑美。

青春卧空林,白日犹不起。

松风清襟袖,石潭洗心耳。

羡君无纷喧,高枕碧霞里。

题元丹丘山居译文及注释

译文

老友栖身嵩山,只因爱这山川之美。

大好的春光,却空林独卧,白日高照也不起。

松风徐吹,似清除襟袖中的俗气;石潭水清,清洗心里耳中的尘世污垢。

羡慕你啊,无忧无虑,静心高卧云霞里。

注释

东山:东晋谢安隐居的地方,这里借指元丹丘山居。

洗心耳:洗心,《易·系辞》:圣人以此洗心,退藏于密。洗耳,据《高士传》记载,尧要让天下给许由,许由不答应,跑到嵩山隐居起来;尧找到他,又要让他做九州长,许由不愿意听,就在颖水里洗耳朵,表示尧的话污了自己的耳朵。

参考资料:

1、詹福瑞.李白诗全译.石家庄市: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年:935-936页

2、纪准.李白诗赏读.北京市:线状书局,2007年:57-58页

题元丹丘山居创作背景

  元丹丘是个道士,他在嵩山脚下、颍水岸上建了几间房子,这就是颍阳山居。他是李白的好朋友,李白到了这里,看到他住的地方北依马岭,连峰嵩丘,南瞻鹿台,北极汝海,云岩掩映,颇有佳致,心里非常喜欢,就接连写了好几首诗送给元丹丘。这首诗就是其中之一。

参考资料:

1、纪准.李白诗赏读.北京市:线状书局,2007年:57-58页

题元丹丘山居鉴赏

  这首诗的头两句,先用东山表明故人隐居的事实和山居对他的意义,再写山壑之美和故人的喜好。这样交代一句,下面就不再写景了。

  中间四句刻画故人的形象,还在年富力强的时候,故人就高卧山林,太阳老高了,还不起床,这是一个疏懒的人的形象。古人所谓的高士就是这样的,他们鄙弃功名利禄,追求闲云野鹤般的人生境界。“松风清襟袖,石潭洗心耳”两句运用古典故事来刻画这个形象的精神风貌,将故人比作古代隐士高人,意境深远;松涛阵阵,伫立在风中的听者心有会意;石潭清清,住在它旁边的观者心耳早已清净。其人格之高洁,尽在不言之中。前两句是画肉,这两句是画骨,这样,诗人笔下的形象不但有形态,而且有精神,于是就具有了人格魅力,具有了诗人仰慕的人格魅力。其实,这也是诗人是在刻画他心目中的理想的形象,追求功成身退,隐居山林的生活。

李白简介

唐代·李白的简介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 ► 李白的诗(963篇)

猜你喜欢

范太史杨评事携酒榼过清凉山中

欧大任

忝摄名山长,精庐为客开。爱君乘兴发,骑马到门来。

馆阁词人笔,云霄法署才。金陵逢二妙,堪醉凤凰台。

王爷庙次韵黄山谷登快阁

清代陈忠平

几度登临约未成,偶从雨隙得微晴。烟光色散诸般幻,水镜天开一线明。

香火终年车络绎,沙丘亘古棘纵横。我来不为前途卜,但与閒鸥有旧盟。

宋代释仲易

一二三四五,升堂击法鼓。蔟蔟齐上来,一一面相睹。

秋色满虚庭,秋风动寰宇。更问祖师禅,雪峰到投子。

寄匡山人

元代陈基

早春相见又经秋,秋水迢迢阻泛舟。

每见玉山问消息,荔浆何日寄江楼?

首尾吟 其八十三

宋代邵雍

尧夫非是爱吟诗,诗是尧夫恨月时。见说天长在甚处,照教人老待奚为。

婵娟东面才如鉴,屈曲西边却似眉。由此遂多悲与喜,尧夫非是爱吟诗。

檄雪

宋代葛起耕

银阙书飞急羽忙,料应滕六奏虚皇。

要将阆苑蓬壶水,幻作琼林玉树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