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文 > 元好问的诗 > 京都元夕

京都元夕

[金朝]:元好问

袨服华妆着处逢,六街灯火闹儿童。

长衫我亦何为者,也在游人笑语中。

京都元夕译文及注释

译文

元宵节时,到处都能碰到女人们穿着盛装,化着美好的妆容来看灯;小孩子们则在街道上欢闹着。

我这个穿朴素长衫的读书人做什么呢?也在游人欢声笑语的气氛中赏灯猜谜。

注释

京都:指汴京。今属河南开封。

元夕:元宵,正月十五日晚上。

袨(xuàn)服:盛服,艳服,漂亮的衣服。

华妆:华贵的妆容。

着处:到处。

闹:玩耍嬉闹。

长衫:读书人多穿着长衫。

何为:为何,做什么。

京都元夕创作背景

  金哀宗正大二年,即公元1225年,当时诗人家住登封县,他自己在汴京任国史院编修官,来往于汴京与登封之间。这年他在汴京度元夕,看到元夕之时京都的繁华,写下了这首诗。

参考资料:

1、林从龙.元好问和他的诗:中州古籍出版社,1984.08:23

2、邓绍基 周秀才 侯光复.中国古代十大词人精品全集:元好问:大连出版社,1998.03:290

京都元夕鉴赏

  开头两句写京都元夕的热闹场面,"袨服华妆",写出了游人们穿着鲜明华丽,”六街灯火“写出了大街小巷到处在舞弄着花灯的景象,前两句用元夕日,街上的人们的装束和举动反衬了汴京一派繁华、升平的气象,也为下文诗人这个穿着长衫的读书人都外出游玩,沉醉在游人的欢声笑语,抒发情感作铺垫。

  而三句一转,用“长衫”对“炫服华妆”,写到自己竟然也随游人追欢逐乐。一个隐晦的发问,包含着辛酸的自嘲,严峻的自责,同时也是对前面所铺叙的场景的否定。表现了诗人对此时金朝的偏安处境的嘲讽,也表达了对繁华背后危机的担忧。

  此诗展现了游人在元宵节游玩的景象,写出了元夕夜的盛世繁华,手法上,用乐景抒哀愤之情,长衫和炫服华妆的对比,含蓄动人,意味深长。

元好问简介

唐代·元好问的简介

元好问

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系出北魏鲜卑族拓跋氏,元好问过继叔父元格;七岁能诗,十四岁从学郝天挺,六载而业成;兴定五年(1221)进士,不就选;正大元年(1224 ),中博学宏词科,授儒林郎,充国史院编修,历镇平、南阳、内乡县令。八年(1231)秋,受诏入都,除尚书省掾、左司都事,转员外郎;金亡不仕,元宪宗七年卒于获鹿寓舍;工诗文,在金元之际颇负重望;诗词风格沉郁,并多伤时感事之作。其《论诗》绝句三十首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颇有地位;作有《遗山集》又名《遗山先生文集》,编有《中州集》。

...〔 ► 元好问的诗(549篇)

猜你喜欢

感兴四首 其一

宋登春

肝臂列为人,自知亦巳幸。循性即坦途,求名自贻病。

扁舟撒网图

明代张宁

网小须频撒,舟轻宜慢摇。水深行近岸,鱼上晚乘潮。

夏朝同顾九和侍讲湛次泉编修应元忠吉士汎舟出西崦游太湖

明代郑善夫

西崦山前逢首夏,与君一笑共扁舟。已无梅花烂刺眼,赖有太湖清散愁。

晴日菰蒲鹅鹳下,远风波浪鱼龙游。酒酣忽忆鸱夷子,长日挂帆天汉流。

与赵梦麟诸人游甘露寺

明代李东阳

涧筿岩杉处处通,野寒吹雨堕空蒙。

垂藤路绕千年石,老鹤巢倾半夜风。

送陈郎中重使西域十首 其四

李昌祺

叠鼓杂鸣笳,天风送使槎。内臣金镂带,壮士铁为檛。

去路缘青海,行营驻白沙。单于争慕义,不用李轻车。

广陵欧阳永叔赠寒林石砚屏

宋代梅尧臣

磷磷石岸上,浓淡树林分。

隔水见寒岛,暗枝藏宿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