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高职就业工作总结


写总结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把每一个要点写清楚,写明白,实事求是。相信许多人会觉得总结很难写?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总结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高职就业工作总结篇一

20xx年我校共有毕业生xxx人,来自北京、上海、广东、新疆等二十多个省、市、自治区,其中研究生xxx人人,本科毕业生近xxxx,专科毕业生xxx人。学校所设专业涵盖土木、建筑及其他理学、工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各大门科学类,各专业各具特色、各有优势。

一方面,为了提供更多的“双向选择”机会,我们重视各方面信息的收集、整理工作,及早开展毕业生市场调查,收集需求信息,积极拓宽就业市场。另一方面,我们经常性的有组织有保障的举办各种供需见面会,主动为用人单位和毕业生提供全方位服务,做好桥梁工作。

1、形式创新

这是我市第一次由高校联合地方举办的供需见面会,我校与青岛市人事局、中国海洋大学、青岛科技大学联手人才市场举办就业供需见面会,是完善就业工作运行机制的新探索,多方面合作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扩大了我校毕业生在就业市场的影响力,为进一步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内涵丰富,学历层次提高

本次招聘会应聘人员专业覆盖面广、学历层次较高。华东地区六省一市研究生108xxxx人,我校和中国海洋大学、青岛科技大学涉及理学、工学、农(水产)学、文学、医(药)学、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等本专科毕业生xxxx余人。共有xxx人入场参加此次招聘会,创下了近年来青岛市人才交流大会参会人数新高。

3、招聘单位层次提高

本次供需洽谈会共发放xxx份邀请函,其中参加的单位包括,海尔集团、澳柯玛集团、青岛建设集团、青岛钢铁集团、青岛热电集团、青岛特种汽车集团、青岛碱业股份公司、海信房地产公司、中建八局、戴尔等全国各地的许多大型企业参会。

4、新闻、实际效应加大

由于本次招聘会涉及面广,参会人员层次高,组织合理。山东电视台、青岛日报、青岛晚报、青岛早报等各大媒体都有相应的报道,给我校带来了较高的社会声誉,给毕业生带来了更多的就业宣传机会,为今年的就业工作奏响了号角。

我校就业指导中心在统筹安排就业中心整体工作、完善有关规章制度的同时,实行“三三工作制”,即:三分之一的时间、精力用于就业形势、就业政策和就业工作先进经验的学习调研;三分之一的时间、精力用于对毕业生跟踪调查、走访用人单位、邀请用人单位为人才培养献计献策;三分之一的时间、精力用于为毕业生和其他在校学生提供就业测评、就业指导、咨询服务和校内就业市场建设。三年来,就业指导中心相关工作人员几乎走遍了省内、外各大用人单位,对近千名毕业生进行了走访调查、搜集了上万条用人需求信息,保持了我校连续几年的高就业率,同时为学校的学科建设、专业调整和招生事业计划的编制提出了几十条合理化的建议。

我们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以科学的理论和人才测评技术作指导,以专业队伍作支撑,以系统的辅导为途径,分阶段、分层次帮助学生进行个性化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形成了“一个目标、四个阶段、四个体系”的“一四四”辅导系统。即以学生的成长成才为目标,按年级分别制定了适应与定位、学习与准备、行动与实践、评估与检验四个阶段的生涯规划与辅导方案,通过专业课程和理论教学体系、行为训练和实践活动体系、个体咨询和团体辅导体系、心理测评和就业测评体系,帮助学生从大一开始正确认识、了解自己,培养正确的成才意识,明确成才方向,在专业教师的辅导下,针对自己的个性特征和职业能力倾向,通过系统的学习和训练,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培养就业竞争力。同时,是毕业生在择业过程中能够做到扬长避短,减少盲目性,是自己的就业选择更加符合个人和社会实际。

高职就业工作总结篇二

一、加强机关作风纪律建设,不断创新管理机制 20xx年,我局结合劳动就业服务工作呈现出的新特点、新情况,不断加强和完善制度建设,努力探索文明机关模式。

一是加强班子建设。坚持事业单位行政首长负责制。一把手带头发扬民主作风,注意听取班子成员和其他同志的意见,集思广益,班子成员之间相互关心、相互支持、坦诚相待、一心一意干事业,为全体职工创造了良好的工作环境。

二是加强制度建设。以开展机关作风整顿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完善了党风廉政、党建、综治、财务管理等各项工作制度,为单位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了保障。

三是加强政治理论和业务学习。我局始终坚持把每周一、周五作为固定学习时间(周一为政治理论学习,周五为业务知识学习),重点学习党和国家关于就业工作的最新政策措施和相关业务知识,并鼓励自学,以此来创新我们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思路,提高工作人员的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

四是加强作风建设。我局积极开展“创新管理模式,提高工作效率”活动,认真落实“社会服务承诺”,在增强服务观念,促进机关作风转变,改善服务质量,提高办事效率等方面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五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我局坚持严格的考勤制度,以此来提高同志们的自律能力;将工作责任落实到人,严明办事程序,做到领导班子分工明确,工作人员责任清楚,各科室相互配合,工作衔接良好,全科上下一盘棋;注重人才培养,先后派吴宝聪、杜虹霏等多名同志参加省市业务主管部门组织的各类业务培训,不断提升干部职工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通过这些制度的建立和落实,全体干部职工的政治理论素质有了明显提高,班子建设、作风建设成效显著,单位内部形成了比工作、比贡献的良好氛围,呈现出 “勤政、廉洁、文明、和谐”的机关精神。

(一)开展“春风行动”,作好政策宣传

在全省统一开展的“春风行动再就业援助月”活动期间,

按照县局的统一部署,我局与兄弟单位于3月7日在县城范围内就本单位工作职能和相关政策、法律法规面向社会开展了定点咨询和流动宣传。对前来咨询业务的各类人员,我们的工作人员都能认真接待,对于他们提出的问题,都能耐心细致地给予解答。据统计,活动期间接受政策咨询2300多人次,发放各类宣传材料5000多份。总体来看,这次活动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是一次深入群众、深受老百姓欢迎的活动,它实实在在的为社会各类人员提供了一次学习政策的机会,使他们了解和掌握了更多的劳动和社会保障政策法规,为今后外出务工或实现劳动力就(异)地转移打下了基础,深受社会各界群众,尤其是农民工和下岗失业人员等就业困难人员的好评。

(二)落实就业服务政策,推动就业再就业工作稳步前进

为全面落实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积极扩大就业,促进就业再就业工作稳步发展,年初以来,我局通过与县域内各大酒店、商场等服务型企业联系,根据市场需求,开展多项技能培训,同时大力督导社会力量培训,有效促进了我县就业再就业工作的发展。20xx年,我县城镇新增就业人员2260人,完成年度任务的110%;各类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457人,完成年度任务的101%;免费培训下岗失业人员728人,其中创业培训102人,完成年度任务的107%;免费培训农民工16996人(其中县职教中心培训596人,农业系统培训15000人,我局培训14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3%。

为鼓励各类人员积极参加职业培训和创业培训,增强我县城乡劳动者就(创)业能力,提高就业资金使用率,保持我县就业局势稳定,根据省、市文件精神,我局在全县继续推行就(创)业培训券制度,全年累计发放培训券37200元。

(三)全面开展就业实名制登记工作

为了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劳动者的就业登记和失业登记制度,规范就业和失业登记行为,促进充分就业,根据省、市、县主管部门要求,我局于4月份借召开全县劳动保障工作会议之机,安排部署就业失业登记工作,要求各乡镇、社区造册登记,摸清底数,建立专人联系制度,对符合对象的登记人员实施动态管理和服务,从五月中旬开始,我局抽调曹瑞等3名同志对全县20个乡镇的就业失业登记工作的开展情况进行了摸底检查,为所有符合条件的人员办理《就业失业登记证》,做到应发尽发。全年累计发放《就业失业登记证》1730个(本),使持证人员及时享受有关就业优惠政策。

(四)扎实开展就业再就业培训工作

为了发挥培训对就业的促进作用,统筹规划全年就业培训工作,年初我局制定了《20xx年全县就业再就业培训计划》,并报县人社局批准。根据计划,各项培训工作有序开展,顺利完成了上级下达的各项培训任务。

第一,我局把(syb)创业培训作为落实就业政策的重点来抓。一是创新工作思路。继续深化和县职教中心的合作,对职业技术学校在校学生全面开展创业培训,帮助他们了解就业形势,树立创业意识,学习创业知识。二是主动开展培训。组织小额贷款申请人参加创业培训,扩大培训影响,增强培训实效。三是狠抓培训质量。通过完善培训制度,确保培训时间,严格培训纪律等办法,保证培训质量。从4月至12月共开办(syb)创业培训班六期,培训了362名有志于创业或正在经营微利项目的下岗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复(转)军人、职业学校在校学生和农民工,经考核合格后颁发合格证书。通过培训,使学员从理论与模拟实践中了解和掌握创办微小企业的基本知识,正确认识和理解企业与市场的运行关系,为他们今后自主创业、自谋职业、灵活就业提供了知识储备。

第二,着力推动我省 “人人技能工程”工作的顺利开展,加强我县城乡就业工作力度。20xx年,我局大力开展各类农民工技能培训。一是根据榆林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开展青年农民技工培训”的要求,结合我县实际,以农村青年为主要对象,集中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 “青年农民技工培训”活动。我局与县农机校、凯达驾校、顺利达驾校签订协议,委托其代理培训来自我县各乡镇共900名青年农民工。培训开设汽车驾驶、农用车驾驶、农机维修等专业。二是为有效推进我县特色农业发展,我局组织开展大棚蔬菜种植技术培训班4期,培训农民工500人。

高职就业工作总结篇三

20xx年,在全社会就业矛盾突出、高校毕业生人数继续增加、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持续增大的情况下,学校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有关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方针、政策以及一系列文件、会议精神,在上级主管部门和领导的关心指导下,在全校教职员工的共同努力下,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两年实现稳步增长,校招生与就业处还被评为“广东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1、基本就业情况。我校20xx届本科毕业生总人数为3748人。截止至20xx年12月10日止,本科就业率为97.65%,师范类毕业生就业率为97.69%,非师范类就业率为97.57%;专科毕业生总体就业率为97.96%.就业率达到100%的本科专业共有22个。

2、毕业生就业的总体流向:普教职教系统就业20xx人,占52.54%;企业单位就业1291人,占35.27%;党政及事业单位就业235人,占6.42%;升学深造人数为128人,占3.50%;高校就业72人,占1.97%;部队就业人数为10人。

3、毕业生就业地区流向:粤西地区就业1728人,占48.91%;珠三角地区就业1630人,占44.32%;粤北、粤东、外省地区就业分别为82人(2.32%)、65人(1.84%)、155人(2.63%)。



1、坚持推行就业工作领导体制,努力营造就业工作良好氛围

学校对毕业生就业工作高度重视,将毕业生就业工作纳入学校重要议事日程。20xx年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成功举行,学校党政领导班子、各学院、处室党政“一把手”、学生工作全体干部共同出席了会议,学校领导与二级学院一把手签订就业责任书,并对20xx年毕业生就业工作作出了全面的部署,毕业生就业工作得到全体师生员工有力支持。学校在逐年加大编制、经费、队伍方面保障的同时,建立了校院两级就业工作领导体制,学校层面校长负总责,学院层面院长或书记负总责,全面落实教育部提出的“一把手”工程。通过学校和学院的联动,将各学院院长、专业系主任、专业导师、专业教师纳入学生就业工作体系,分别承担不同的责任。通过这些措施,“领导主抓、处室统筹、院系为主、全员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实效性得到了不断的增强,就业工作“全校动员、全员参与、全力以赴”的良好氛围正在逐步形成。

2、坚持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增强毕业生就业适应性

人才培养质量直接影响出口逐渐成为各二级学院的共识,各学院进一步加大了以市场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力度,积极推进教学改革,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不断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如:人文学院在人才培养中践行博雅教育理念,并不断拓展与国外(境外)教育机构的交流合作,毕业生境内、境外就业市场并进;外语院通过推行"3+1“人才培养模式和专业实践体验学习模式、开展校企合作办学等大力增强毕业生的市场适应性;美术学院积极构建、实践常规教学和专业竞赛相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有效增强了毕业生的动手能力;信息学院实施”2+2“人才培养模式及”双师型"培养体制,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和拓宽就业面;化学院采取科学配置课程资源和特色化建设和隐性课程开发,有效提高了毕业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等等。

3、坚持不断完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全面提升毕业生就业服务水平

在当前的就业形势下,就业指导服务工作意义重大,国内众多知名大学在就业指导方面的纷纷加大了投入。学校在资源紧缺、条件有限的情况下,通过组织就业指导教师开展集体备课、听课、评课,课件竞赛,校外培训学习等活动提高就业指导教师的业务水平;积极推进就业“两课”教学改革与创新,组织骨干教师参加校外高层次的就业指导课程培训,探索新形势下的我校大学生职业发展与毕业生就业指导课程体系,不断提高就业“两课”教学质量。在就业指导过程中注重加强毕业生就业技能的实训,积极推动创业教育,增强毕业生创业意识。联合校内各单位共同推出“就业实训月”系列活动,共举办近50场/次高水平的就业指导与实训活动,积极落实省厅“企业精英进校园”的要求,为学生就业指导和职业技能实训搭建了优质的平台:如招生与就业处的公务员考试培训、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校园模拟招聘大赛等,商学院的“总裁讲坛”、“百度经理人”活动,数科院的“课堂教学十星比赛”“数学建模竞赛”活动,信息学院的"it科技节“以及系列就业指导讲座等。加强就业服务网络平台建设,保障就业信息发布渠道的畅通,同时依托网络开展政策宣传、就业指导等服务。招生与就业处联合各二级学院召开”双困“毕业生就业座谈会、毕业班班干代表座谈会及毕业班党员代表议会等,帮助”双困“毕业生解决心理上和求职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同时,精心挑选合适的就业岗位,对”双困"毕业生给予优先推荐。

4、坚持就业研究与就业宣传相结合,有效引领毕业生实现充分就业

针对毕业生甚至就业指导教师对就业市场及国家各级就业政策的不了解和不熟悉,学校进一步加大了对当年度毕业生就业情况的分析研究,如开拓就业市场的队伍回来后都会将有关就业市场信息汇总招生与就业处,并及时整理分析后通报给各单位;在20xx年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招生与就业处作了20xx年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汇报,结合我校近年毕业生就业的总体情况作出了全面客观的分析,使各单位对我校的毕业生就业状况有了更全面的了解和认识,对各部门工作针对性的开展提供科学详实的依据。在20xx年我校学生工作研讨会上,共有11位教师提交了8篇就业工作论文,其中二等奖一篇、三等奖两篇、优秀奖四篇。在大量进行就业研究的基础上,学校还通过印发资料、网络宣传、张贴海报、悬挂横幅等方式大力宣传国家有关就业政策,积极开展“到基层去,到艰苦地方去”的'主题教育活动,帮助毕业生树立敢于吃苦,勇于挑战自我,为建设小康社会建功立业的思想,积极引导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20xx年,我校共有305名毕业生响应广东省“三支一扶”专项计划号召,志愿到贫困地区去建功立业。

5、坚持加强对外联系与对内整合,固拓并进推进就业市场建设

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坚持“走出去,请进来”的工作方法,并通过进一步改革创新机制,充分调动各二级学院积极性,有力地推动了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建设。一是精心设计、编印毕业生推介资料,及时通过网上网下各渠道向700多家教育及企业单位寄发宣传资料;二是充分利用校地合作以及就业见习、实习等工作,抓住机会积极推介和邀请企事业单位来校招聘;三是联合校内各单位,分别分批组队奔赴省内十几个地区走访校友及企事业单位,积极推介我校毕业生,并诚请各类型用人单位到我校召开中小型招聘会;四是发动全校教职工通过电话、网络、信函等途径广泛搜集就业信息,如向历届校友寄发《致校友一封信》,积极发动校友帮助师弟妹查找就业信息等。统计自20xx年9月至20xx年7月1日截止,我校在“湛江师范学院就业网”共发布864家各类用人单位的招聘信息,提供岗位27972个。其中,校内举办招聘的单位有182家,总共提供了5431个岗位;校外招聘的单位有682家,提供了22541个岗位。



1、加大保障力度,建构全员参与就业工作长效机制。与目前国内及省内同类院校的就业工作保障情况相比、与学生就业工作的需要相比,我校就业工作的保障力度仍有待进一步加强。除了努力按国家及省厅有关文件要求认真落实“三到位”外,也要逐步建立学生就业工作的考核评价制度,就业与招生、培养联动机制等。要增强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的实效性,真正落实“三个适度挂钩”要求,不断推动全员参与就业工作长效机制的建设和完善。

2、强化市场导向,增强人才培养与就业市场的适配度。通过就业市场调研反馈及相关数据分析结果表明,当前我校毕业生竞争力仍需进一步提高。学校要全面研判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转型需要,建立和完善就业与招生、培养联动机制、全员参与就业工作机制,以推动各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配合学校的转型升格,各专业教学也要结合社会需求和专业特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大力气培养适销对路的应用型人才;同时要全面加强实习、就业基地的建设,适当延长及科学安排专业见习、实践活动的时间,充分利用顶岗实习等活动,强化就业技能培训,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结合专业特点,以各种竞赛为载体,建设优质的学生实践活动平台,推动学生专业学习的同时,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3、增强指导实效,树立科学就业观实现充分就业。人才培养质量除外部的客观条件影响外,学生主体的意识影响更为主要。从就业工作中的众多个案来看,职业目标不明确,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是导致学生学习动机不强,职业素质不高,就业竞争力不强的主要因素。很多学生就业主体意识淡薄,存在不少陈旧的就业观念,“等、靠、要”思想依然严重,甚至对自己的就业不闻不问。就业指导水平不高、效果不好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就业指导教师队伍的建设、就业指导课程开发、就业指导活动品牌的打造都仍需加大力度。因此,要全员参与、共同努力,在加大经费投入、建立就业激励机制等保障情况下不断加强对大学生职业理想与职业道德的教育、有效帮助大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了解就业环境,把握人才需求的发展趋势,确立正确的就业目标,更新就业观念,努力提高职业素养,以实现充分就业。

4、创新市场开拓,岗位数量增加与质量提高并重。尽管我校每年为毕业生提供的就业岗位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在不断提升,但与毕业生的就业意愿相比,我校就业市场的开拓力度仍需加大。学校要在目前粗线条的市场开发基础上,针对各专业的就业状况,调动全校教职工的积极性,增加各具体专业岗位就业信息量的供给。专业教师与社会相关行业的联系非常密切,而且对本专业学生的情况也比较了解,要充分调动广大专业教师、专家教授等的积极性,为毕业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就业岗位。另外,在各行各业的历届校友也是我校就业市场的一笔宝贵财富,也要利用各种方式争取获得他们的支持,要做到想尽千方百计、走遍千山万水、道尽千言万语,为我校毕业生充分就业提供坚实的保障。

5、创新服务平台,拓展就业指导及就业信息发布渠道。当前就业工作信息化的迅猛发展趋势,强烈要求我校就业工作也要与时俱进,实现与社会同步。招聘场馆的多媒体设备、学校信息发布户外电子屏幕、就业信息移动网络发布平台等的增设亟待解决,以为我校就业工作走上健康发展的快车道、实现“幸福湛师”添砖加瓦。

1.

高校就业工作总结

2.

就业站工作总结

3.

就业自我鉴定范文

4.

未就业证明范文

5.

就业自荐书范文

6.

就业自我介绍范文

7.

就业推荐信范文

8.

就业自荐信范文

高职就业工作总结篇四

一、加强领导,完善制度,保障就业

本社区充分认识到就业和再就业是城市化后社区的一项重要工作。为确保这项工作高效开展,我们成立了领导小组,制订了工作制度,由居委会分管领导直接抓,指定工作人员协助,定期召开会议协调,全力解决本社区内就业与再就业工作问题。

二、落实政策,创新举措,促进就业

1、认真贯彻上级有关就业和再就业各项政策,结合本社区实际制定可行的措施办法,切实解决居民就业问题。

2、及时、准确掌握本社区失业人员和新就业人员情况,做到及时统计,及时上报,及早解决。

3、充分利用股份公司下属企业如鲍鱼场、游泳场、水厂及治安队、城管所等部门,吸纳、培养当地人才,并积极联系辖区内各类企业,创新举措,建立经常性沟通协调机制,为企业和居民搭建招用工桥梁,扩大青年就业门路。

三、加大投入,完善就业服务

一年来,本社区逐步完善就业服务制度化、专业化、社会化建设:

1、完善社区劳动保障工作平台,硬件设施基本达到“五个一”要求;

3、重新修订奖教奖学制度,由居委会给予资助学费,鼓励青年积极参加各种继续教育,提升知识技能,为将来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

过去一年,由于领导重视,措施到位,本社区就业与再就业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明年,我们仍将认真落实街道下达的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目标责任,积极创造各种条件,探索新办法,寻找新出路,努力解决居民就业,争取有就业意愿的居民全部实现就业。

高职就业工作总结篇五

一、20xx年就业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城镇新增就业人员3266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71%,与去年同期比较超1、1%,其中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742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74%,与去年同期比较超0、9%、就业困难对象再就业319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71%,与去年同期比较超1、3%;失业保险参保人数41199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143%,与去年同期比较超55%,征缴失业保险费1237、93万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65%,与去年同期比较超39%;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1604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50%,与去年同期比较超5%,创业培训177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50%,与去年同期比较超14%,品牌培训90人,完成目标任务69%,与去年同期比较超21%,培训后就业率达90%以上;在岗培训1212人,完成目标任务51%;小额担保贷款200万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22%(有2户企业正在申请中);认真做好职业技能鉴定工作,鉴定人数达911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2%;1-6月使用就业专项资金386万元。

二、工作措施及成效

(一)强化政策宣传,提升就业服务,营造出良好的就业发展氛围。开展政策宣讲进乡镇、进社区、进企业的“三进”活动,实地走访宣传,进一步扩大政策宣传覆盖面,为广大群众提供便捷周到的咨询服务。20xxx年共举办7场就业政策进企业宣讲会,为我市650多家企业宣讲招聘会、技能培训、技能补贴等就业政策,发放宣讲资料1000多份。

(二)搭建就业平台,举办各类招聘会,帮助劳动者实现就地就近就业。深入开展“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等就业服务专项活动,利用人力资源市场专场,衔接基层公共服务平台,结合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的需求,开展各类招聘会,搭建就业双选平台,密切联系乡镇,鼓励乡镇举办招聘会,帮助劳动者实现就地就业就近就业。20xxx年1-6月,共举办各类招聘会33场,提供岗位31552,比去年同期增长15%,现场达成就业意向协议达8400人。

(三)加强培训力度,拓宽培训项目,提高劳动者技能水平。完成全市定点培训机构培训招投标工作,我市6所定点培训学校成功竞标3200人。加强技能培训力度,推进培训机构与企业合作,结合企业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定向、定单、在岗培训,以提高企业职工的技能水平;结合我市发展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需要,不断拓展培训项目和领域。今年5-9月举办我市首届万名企业职工技能大比武,着力壮大我市技能人才队伍,提升就业质量。认真落实培训政策,对城乡劳动者参加技能培训按工种实施分类补贴。严格按照德阳市规范化考试要求,加强初级专项职业技能鉴定工作。

(四)密切联系基层,加强平台建设,完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加强基层平台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制定并完善《广汉市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平台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实施方案》,加快推进全市所有乡镇、村(社区)按照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方案要求,完善基层服务平台,健全各项制度,规范办理流程,不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

(五)加强资金监管,合理使用资金,确保就业专项资金运行安全。年初对20xx年就业专项资金使用进行分析,并对20xxx年资金使用编制预算做好预算安排,力求科学合理使用就业专项资金。完成对公益性岗位的实地调查,完成一、二季度资金使用情况的申报。完善和规范就业局内部控制制度,尤其加强就业专项资金监管制度的修订,确保专项资金安全运行。

三、存在问题

(一)技能大赛开展相对滞后,我市首次技能大赛“万名企业职工技能大比武”,由于与有关单位联系不密切,造成大赛前期活动开展不理想。

(二)信息工作需进一步加强,基础资料需进一步规范、完善。

四、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推进全年工作目标任务的完成。按照年初就业专项资金预算安排、工作计划,对照全年的目标任务,认真开展各项就业工作,确保目标任务全面完成。

(二)加强对就业专项资金使用的监督管理力度,针对下半年专项资金申报集中的情况,对申报单位申报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检查,确保专项资金使用合规合法。

(三)继续加强培训力度,特别注意加大服务业的培训力度,加强培训全过程的监管。

(四)定期组织科室人员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知识学习,提高工作能力和服务水平,并配合人社局做好各项临时安排工作。

高职就业工作总结篇六

20xx年我系共有46名毕业生,其中初次就业人数为35人,就业率为76%。毕业生中35人与用人单位签订了劳动合同并顺利办理了报到证,其中各专业的6名学生考取了各种资格证书。与此同时顺利完成了所有专业学生的档案整理工作。就业实训科及时有效开展实习、就业指导,通过就业指导课、专题讲座、班会等形式进行就业指导工作,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成才观,降低就业期望值,做好就业前的思想准备和心理准备,鼓励毕业生“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并加强了毕业生就业技能的培训,教他们如何写就业自荐书,如何面试。本年度我系按照学校要求开设了十三、14级各专业5个班的就业指导课程,完成了《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课80 学时教学任务,并邀请就业指导中心的专家做了专题讲座、收到良好效果,大大拓宽了我系毕业生的就业视眼。

我系20xx届毕业生有护理、学前教育、畜牧兽医等三个专业的82人。按照学校顶岗实习要求20xx年6月28号经实验实训科的多方努力高护专业33名学生前往巴市中心医院、临河区医院、巴市蒙医医院、进行顶岗实习,20xx年10月26把畜牧兽医专业17名同学送往校企合作单位圣牧高科8,9,16,21牧场进行顶岗实习。

20xx年5月,在就业实训科的努力与协调下我系20xx级畜牧兽医专业的17名同学前往圣牧高科养殖基地进行20天的牛羊生产学教学实习,开创了我系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新模式。另外就业实训科为建立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训基地,经多方奔走开辟了巴市蒙古族小学、巴市蒙古族幼儿园乌拉特中,后,前旗蒙古族幼儿园等单位并在20xx年5月25号又将13级学前教育专业的32名学生送往这几个单位进行两周的教学实习真正尝试了学习与岗位相结合的模式。在完成以上工作的同时本年度我科整理验证各类证件及实习册300多个,发放就业补贴3人次,联系用人单位8个。 除此之外国家及自治区关于双语大学毕业生的一些优惠政策使我系毕业生通过考试被各盟市的公益性岗位录用。

我系一直重视学生实习过程的管理。实习过程中,就业科肩负着对学生实习全方位管理,带队巡视老师起到了公司与学生之间的桥梁作用,缩短了学生步入社会的不适期,使学生在实习中不断学习和成长,学生们认真的实习态度得到了单位认可并建立了学校与单位间良好的合作关系。系领导高度重视实习、就业工作,把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系工作的重点来抓,采取多种形式开拓就业单位。

一、实习、就业指导还需加强

就业指导教育应从入学开始,要渗透到各教学当中,要加强专业思想教育,学校的德育工作应以就业指导为核心开展,实习的前期宣传动员工作要充分和深入,如,如何写简历、心理辅导、人际交往与沟通、礼貌与礼仪、工作责任心、团队合作精神、勤奋好学、不怕困难、不看眼前利益等,积极引导学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

二、建立及完善学生实习制度

按教学计划高职高专学生必需完成不少于半年的顶岗实习,应逐步建立完善实习纪律,规范实习条例、实习纪律,完善执行原则等。

三、加强职业素质的培养

学会尊重人、文明、礼貌、责任感、主动工作、沟通能力、耐心等,先学会做人再学习技能。应从学校德育工作去开展。

四、加强专业技能的培养

学生的动手能力,各专业要根据本专业的特点,加大实践性教学,通过调研对教学进行反思。

五、要合理安排实习岗位

应根据学生综合素质及公司岗位的要求推荐学生.

六、加强实习过程的管理

指导教师工作要做到前面(可电话或巡视等方法了解学生情况),要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学生现实主义向钱看),应防患于未然,出现问题要及时解决(处理),加强外地学生的巡视,加强到外地实习学生的管理(电话或短信)。

七、对专业人才市场进行调研

巡组老师要利用巡视时间,了解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意见,并以此提出教学的改革意见,实习结束要完成书面总结报告。

八、完善实习的检查评估制度

九、完善实习信息反馈

完善实习检查、实习考核和实习档案管理制度,及时将实习有关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