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个人素质的提升,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逻辑的合理性。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报告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报告的范文模板,希望能够帮到你哟!
地理科学实验报告总结 地理科学专业实验教程篇一
一.序言
自然地理学及其相关学科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野外
教学
实习对本专业本科学生来说是一次启蒙教育,是以认识为重点的自然地理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三基)训练的实践过程。其目的旨在通过短期的野外实践使同学们对自然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概括性的了解,进一步巩固和掌握课堂教学的基本内容,为以后我们的学习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了加深们对上学期所学习的关于土壤和植物的有关知识内容的理解,5月3日至5月8日我们环旅学院09级地理科学与地信学生在辛晓十等老师的带领下在桐柏淮源国家森林公园进行了为期五的野外实习考察。
这次实习主要是通过老师讲解、实地考察与实际操作等方法,来识别不同的植物种类、观察土壤剖面及划分土壤剖面的层次(水帘洞东)、垂直带观察(太白岭)、采取与制作植物样本(桐柏山腹地)、观察植物群落演替的变化及对植物群落的调查(____(省、市、区、县)城郊乡刘湾村龙潭风景区)。
二.桐柏自然地理与经济地理概况
____(省、市、区、县)位于豫南桐柏山腹、南阳盆地东缘、国道312公路和宁(南京)西(安)铁路纵贯县境东西,土地面积1941km2,辖9镇7乡,总人口42万。千里淮河于此处发源,南北气候在这里交替,桐柏山连起豫鄂两省,中原与南楚文化相互交融。桐柏资源丰富,区位优越。桐柏地处,四季分明,雨量充沛,生物种类繁多,宜林山坡164万亩,连片草场40万亩,森林覆盖率50.1%,被专家誉为“天然生物物种基因库”。资源富集,尤以旅游、矿产、林果、畜牧、水产、土特产著称,被誉为“全国特大资源宝库县”。已探明矿藏56种,全县人均可采矿量价值是全国人均值的14倍,每平方公里可采矿量价值是全国平均值的25倍。其中,天然碱储量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二,被誉为“中国天然碱之都”。有全国最大的露天金矿银洞坡金矿、全国四大银矿之首的桐柏银矿。盛产木瓜、板栗、茶叶等农副土特产,被称为“木瓜之乡”。
桐柏山属于秦岭——大别山褶皱带,崛起于太古代到元古代,形成于中生代的燕山运动,中间经过加里东运动。大致走向为西北——东南走向,其西为长江流域,东为淮河流域,其分水岭大致为固庙——太白顶盘山公路一线。特殊的地质形成过程使地貌结构复杂,由南向北,沟谷发育,切划深度较大。因而奇山异石较多,地下矿产十分丰富,初步探明矿藏达60种,原矿价值人均占有量是全国人均数的14倍。这里有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天然重质纯碱矿,有位居国内四大银矿之首的露天开采金矿,还有在世界首次发现,被国际矿物质学会命名的“桐柏矿”和“围山矿”。国际矿物质学会和中科院曾多次派学者到这里考察,桐柏山被学术界称为“中国地质之谜”、“地质博物馆”、“地质橱窗”。红石崖为景区稀有丹霞地貌,崖分上下三层,高数百米,望若红霞,上多溶洞、瀑布、温泉,为景区不可多得的胜景。桐柏山还是南北气候的过渡带,江淮两大水系的分界线。既有北国山体的雄浑,又有南疆风光的秀丽。因此,奇山异石众多,山泉瀑布随处可见,植被完好,动植物各类纷繁,南北交汇,相互渗透。具有良好的过渡带森林生态系统,植物区系南北兼容,称为中原独特的天然生物物种基因库和自然博物馆,自然植被成为景区一大独特的景观。
三.土壤地理实习(部分)1.土壤剖面的挖掘 ①选择标准:土壤剖面要具有自然的代表地带性,还要尽量减少人为的影响,不应在道路两旁,也不能位于山脚因为山脚有山上土壤堆积,不具代表性。应该选择在山腰地带。
②挖掘标准:土壤剖面应挖掘一个宽 1m、深达母质的坑,必须沿山坡垂直与水平挖下去,剖面与山坡的等高线平行,为了便于观察剖面应呈斗型。还要注意要保留枯枝落叶层。剖面上方人不要踩,否则会影响腐殖质层性状。
2.土壤剖面的分析描述(表)四.植物地理实习(部分)(一).认识植物
在桐柏山自然保护区内有植物种类xx多种,我们在实习的第一天主要是认识一些植物,然而我们所认识的植物却不足100种。下面就简单介绍下我们所认识的部分植物种类:
1、国槐:豆科,乔木,奇数羽状复叶,葇状花序,豆粒状果实。 刺槐:豆科,乔木,又称洋槐,带托叶刺。
龙爪槐:豆科,乔木,是国槐的变种,在生长期时把芽打掉而就成。紫穗槐:豆科,灌木,羽状复叶,卵形、基部圆形,两边都有白色柔毛、穗状花须。
2、辛夷:木兰科木兰属,又名木兰、紫玉兰,为中国特有植物,年幼时皮光滑,年长时皮粗超。花紫色,落叶,是优良的绿化植物,可入药。
3、梧桐:树干通直,树皮浅绿色光滑。叶子厚纸质,有缺刻,曲裂,掌状三裂。果实是蓇葖果,属梧桐科。泡桐:玄参科,叶子纸质、无缺刻,叶子背部有绒毛,花呈喇 状一般为紫色,枝干有髓。
悬铃木(法国梧桐):一般作为行道树,果实有三球(一球的为美国梧桐)。油桐:球形果实,大戟科,叶基有两个红色腺条。
4、棕榈:棕榈科,叶鞘纤维质,包茎,叶柄长,叶圆扇形,所以又扇子树,掌状深裂,叶脉为辐射状平行脉。
5、河南杨:杨树有20多种,叶子边缘波浪形锯齿状,两侧压扁叶尖较尖,属杨柳科,总脉状花絮形成的果实。
柳:杨柳科,叶子条形叶,叶脉只有一条。6、油菜:十字花科,角果。
7、花椒树:樟科,叶轴有狭翅,小叶有5-7片,茎上有皮刺,奇数羽状复叶,果实是球形(花椒)。樟科一般具有皮刺,叶轴有狭翅,果子有辛香味,樟科还有野山椒,它的刺较大。
8、雪松:宝塔形树形,一束7~15针以上。
9、银杏:叉状脉,叉状分枝,也有缺刻,边缘不十分整齐。
10、楝树:属于楝科,奇数二回羽状复叶,叶子是倒卵圆形,叶缘有粗锯齿,奇数二回羽状复叶,互生,它的果实是椭球状,圆锥花序。
11、香椿:楝科,奇数羽状复叶。臭椿比它的叶基部多了两个线点 12、枸树:属桑科,叶子掌状深裂,花为粉红色毛绒花,聚花果实。13、枇杷:叶轮生,叶子是厚革质,叶缘是粗锯齿,叶轮生,果实球形,属蔷薇科,叶面不平整,有凹凸感。
14、金银花(二花):忍冬科,二花瓣,右旋缠绕。
15、女贞:大叶女贞的叶子光滑革质,卵状,羽状侧脉,卵状,叶缘是披针形,球状花序,乔木。
小叶女贞是球状圆锥花序,灌木,叶纸质。16、红叶李:属蔷薇科,灌木。
17、枫杨:胡桃科,果实带翅,叶柄具狭翅。羽状复叶,叶子革质。18、合欢树:叶子较小,二回羽状复叶。粉红色伞房花序,小叶小,叶长有1cm左右。属于豆科。
19、荷花玉兰: 木兰科,常绿乔木,叶子是大型白色,厚革质,叶被带锈斑,花在叶后开。
白玉兰:落叶乔木,先开花后展叶,软革质叶。
20、侧柏:柏科,属常绿乔木,干皮淡灰褐色,条片状纵裂。小枝排成平面,两中央叶与两侧叶交互对生,雌雄同株异花。
圆柏(龙柏):蜡质状叶,叶子不在一个平面上。翠柏:柏科,叶子只有刺状叶形。
21、大叶黄杨(冬青):卫茅科,叶厚质,带锯齿。 小叶黄杨:黄杨科,叶全圆。
22、盐肤木:漆树科,叶柄具翅,林下灌木。 23、马尾松:松科,两针一束,针较软,荒山绿化的先锋树种,耐瘠薄,树木可很高大。
油松:松科,两针一束,针较硬。24、黄荆:掌状复叶,马鞭草科。
25、苎麻:大戟科,草本,叶子背部有银白色绒毛。 26、枸骨树:叶盾牌形,边缘带刺。
27、杉树:松科,常绿乔木。树干端直,树形整齐,针状叶,较硬。(二).植物标本采集与制作
植物标本包含着一个物种的大量信息,诸如形态特征、地理分布、生态环境和物候期等。是植物分类和植物区系研究必不可少的科学依据,也是植物资源调查、开发利用和保护的重要资料。我们可以通过标本来了解植物,所以植物标本的制作是有实际意义的。
(1)标本的采集
采集要求:①标本要大于台纸。②标本在采集过程中要选择叶子无虫眼和缺损的。③采集具有代表性的、稀有的植物。④草本植物要采全株,掘出根部,保持完整:蕨类植物要采全株,带孢子囊与根茎;种子植物花、果实至少要有其一。
(2)标本的制作
① 把采集的植物固定在台纸上,分两种方法,一是用白乳胶粘贴、二是用针线固定(尤其是根和茎);
② 放的时候要美观,一般把植物竖放在台纸上,草本植物太高大时,中间茎可剪掉一部分。也可把植物弯成u型或z型;③固定叶子的时候以正面为主,也要有部分背面;
④对于比较浓密的叶子要进行修剪。剪去叶子时要留下叶柄,显示此处有叶子。若为复叶剪去叶子的一边;
⑤刷保护膜:要对白乳胶进行调试,当白乳胶刷在植物上时,植物不变色方可。
(三).植物群落样地调查
植物群落的调查目的是:1、识别植物群落、2、了解植物群落的结构及其动态变化规律。3、阐明植物群落和环境因素的关系
样方法是研究植物群落数量特征的主要方法。ⅰ样方位置要选代表当地自然环境植被状况
ⅱ样方的面积选取方法:随机选取一个最小面积地块,统计其中植物的种类和种数与种类,然后逐渐向外扩展地块面积,没扩展一次登记一次新发现的种类,这样不断扩大地块面积,直至基本上不再增加新物种为止。
在实际操作中,一般都是按照经验来选取样方面积。一般来说热带地区样方面积较大,为100*100m,而北亚热带就较小了,乔木用10*10m面积的,而草本地用2*2m就可以了,温带一般用8*8m的样方。
我们在刘湾村一具有代表性的山麓对该地进行了植物群落的调查,采用样方法,用标尺线山腰围成一个10x10平方米的正方形样地,统计其中植物的种类和数量。
(四).观察植物群落演替 生态系统的演替,是指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种生态系统类型(或阶段)被另一种生态系统类型(或阶段)替代的顺序过程。生态系统演替的原因可分为内因和外因。内因是生态系统内部各组成成分之间的相互作用,它是生态系统演替的主要动因。以内因为动因的演替,称为内因演替。外因是外界加给生态系统的各种因素。以外因为动因的演替称为外因演替。
在我们实习的地方,一进山门看见的山上的植物基本上都是马尾松,因为它是荒山绿化的先锋树种。往里走可以看见马尾松逐渐减少,山上为常绿针叶落叶混交林,再往里走马尾松基本上消失,属于常绿阔叶落叶混交林。到了实习地点后,植被变成与当地气候、水文相适应的植物并最终演替成当地的顶级群落。
(五).山地垂直带谱
指在山区由于海拔高度的变化而形成不同的植物分布带而言。从低海拔处向高海拔处上升,每升高1oom,年平均温度约下降0.6℃,而相对湿度却有增加。垂直分布的模式是从热带雨林过渡到阔叶常绿树带、阔叶落叶树带、针叶树带、灌木带、高山草原带、高山冻原带直至雪线。
在我们所实习的太白岭,海拔高度1000米属于亚高山草甸和灌丛。
五.实习
总结
在夏至未至的五月初,我们在辛老师的带领下在桐柏山进行了为期四天的野外实习。这次短暂却充实的实习让我收获颇丰!野外实习将老师课堂所讲的知识与具体实际相结合,加深了对课堂所学基本知识和理论的理解,培养了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能力。这次实习也是一次艰苦的行程,我们每天都要走几十里的山路,在这里,我们观赏了水帘洞风景区,登上了海拔1140的太白顶,还有淮河源,同学们不怕苦不怕累,坚持前进不掉队!我们逐步树立艰苦奋斗的思想作风和勇于探索的科学求实精神。在行进的过程中,同学之间互帮互助,锻炼了大家的团队精神,增进了相互之间的友情!
此次实习认识了很多原来经常见到却说不出名字的植物,采集并制作了数十种植物标本,初步掌握这些动植物的形态特征、生长生活习性、所属科目、分类地位、生态分布等知识。了解组织专业野外工作的基本方法,学会动植物标本的采集、处理及制作,为将来从事工作掌握必备的知识和技能。
这次的野外实习使同学们对地理科学有一个基本的初步的了解,培养同学们对大自然的热爱,陶冶同学们的情操,达到转变和巩固学生专业思想和提高从事专业工作的兴趣。
通过实习,也发现了自己生物方面知识的匮乏,对野外实习的准备不充分等问题。还有就是桐柏山的各项实习条件不是太好,植物、土壤的实习还是到宝天曼效果会更好一点。
实践出真知,地理学专业更是如此,我们的实习也正是把我们所学应用于实践,在实践中学习,逐步成长。
六.参考文献 地理野外实习笔记 更多文章地理科学野外实习报告范文5000字
地理科学实验报告总结 地理科学专业实验教程篇二
地理科学本科大学生综合地理野外实习报告
这次综合地理野外实习北海之行不仅让我们丰富了地质、地貌等自然地理和人文知识,进一步提高了我们对地理科学这个专业的认知程度。在这个野外实习实践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使用自身所学的知识来对我们生活或专业领域内碰到的一些现象及问题进行广泛的思考。
本次综合地理野外实习活动是在大学学习了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专业课程,对气象、土壤、植物、综合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等学习完成后,于2024年3月8日至2024年3月14日,在我院教师的带领下,和全体2010级地理与生命科学学院地理科学本科班同学,在贵州荔波、北海海底世界、北海银滩、北海老街、北海金海湾红树林、涠洲岛火山等地区,主要针对土壤、植被、气候、地貌、地质、人文景观的实习活动。
实习目的和意义
综合野外实习是地理科学本科专业重要的教学内容和环节,是理论联系实际、强化技能和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通过对野外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综合考察和调查,能够获得更多典型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相关知识,拓展视野,陶冶情操,加深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并初步掌握地理野外考察、调查方法和步骤。
实习时间、地点和线路
实习时间: 2024年3月8日至2024年3月14日
实习地点:贵州荔波、广西北海
考察路线:大七孔景区、小七孔景区——海底世界——北海银滩——北海老街——北海金海湾红树林——涠洲岛火山地貌
实习区域概况
贵州荔波
县情概况
荔波县,被誉为地球腰带上的“绿宝石”,地处黔南边陲,位于地球东经107°37′至108°18′、北纬25°7′至25°9′。东北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从江、榕江县接壤,东南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环江、南丹县毗邻。西与独山相连,北与三都水族自治县交界。是中共“一大”代表邓恩铭烈士的故乡,是全省三大优先发展重点旅游区之一—荔波综合旅游区的龙头。2006年荔波被评为世界自然遗产地!
全县耕地面积8459公顷,森林覆盖率53.96%。辖6个镇,11个乡(其中5个民族乡),170个村民委员会,4个居民委员会。地理位置 荔波,地处黔南边陲,位于地球东经107度37分至108度18分、北纬25度7分至25度9分。东北与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从江县、榕江县接壤,东南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环江县、南丹县毗邻。西与独山县相连,北与三都水族自治县交界。是中共“一大”代表邓恩铭烈士的故乡,是全省三大优先发展重点旅游区之一——荔波综合美丽的旅游区的龙头。
旅游资源
荔波县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国家级茂兰喀斯特原始森林保护区占全县1/6的面积,以独特的生态环境资源和珍贵的科研价值,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纳入“国际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并被载入吉尼斯世界大全。国家级荔波樟江风景名胜区和浓郁的民族风情以原始、古朴、神奇、多姿多彩而著称,主要有四大景区:水春河峡谷景区、樟江田园风光景区、大七孔景区、小七孔景区。
国家级荔波樟江风景名胜区,由小七孔景区、大七孔景区、水春河景区和樟江沿河风光带组成,面积271.3平方公里。樟江沿河风光带,全长30公里,一水贯穿水春河峡谷和大七孔、小七孔景区。河面水流平稳,水清如玉,两岸青山绿树,农田村落,交织成美丽的田园风光。小七孔景区秀丽奇艳,有“超级盆景”之美誉。
我们此次主要就是在大七孔、小七孔景区考察游览。
广西北海
地理位置
北海市是中国广西壮族自治区所辖地级市之一,地处广西南端,北部湾东北岸,面向东南亚,位于东经108°50′45′~109°47′28′,北纬20°54′~21°55′34′之间,西北距南宁206公里,东距广东湛江198公里,东南距海南海口市147海里。它背靠大西南,面向东南亚,南与海南省隔海相望,西濒越南,是东南亚、中亚、西亚、非洲和欧洲各国与中国大陆海运最近的港口之一,云、贵、川及广西各省区对外贸易便捷的出海通道,也是著名的“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之一。
面积:总面积3337平方公里
人口:总人口135万,其中市区人口43万
气候:北海市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南部沿海地区、北部湾东北岸,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温、光、雨源充沛,气候宜人。
北海市每年从春季开始雨量逐渐增多,湿度变大,有时会出现
阴雨连绵的天气。夏季温度不算太高,平均最高温度为32-33℃,极端最高气温也不过36-37℃,但由于湿度大,人们仍会感到炎热潮湿。夏季是北海多雨的季节,时常出现大到暴雨,月雨量可达300-400毫米,此时出门需要注意携带雨具。北海的秋季雨量锐减,秋高气爽。到了冬季,雨量更少,月雨量约20-30毫米,天气不冷,平均温度在15℃左右。
概貌:环视市区,道路宽阔笔直,绿树成荫,四季飘香。碧蓝的大海,明媚的阳光,沙白水净的海滩,中西合壁、华洋并存的市区建筑,环境优美的住宅小区,别具风格的绿化广场,组合和谐,相映成趣,美不胜收。城市居民淳朴友好,珠乡文化、客家文化、蛋家文化形成了鲜明的地方文化风貌。
北海素有“南珠之乡”之称,其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陲,北部湾东北岸,总面积3337平方公里,约有139.46万人口,海岸线长达500公里,地理位置优越。
北海所濒临的北部湾是中国沿海四大渔场之一,有经济鱼类600多种、虾类10多种,海产品十分丰富。北海自古是南珠故乡,这里出产的珍珠素有“西珠不如东珠,东珠不如南珠”之称,为珠中极品。北海盛产优质亚热带水果、蔬菜和花弈。
北海的贝雕、角雕、竹编工艺品美伦美奂。北海同时是中国烟花炮竹生产基地。在北海,你可以自由燃放烟花炮竹,五彩缤纷的烟花令你童心大发。
景观:北海市拥有北海银滩国家旅游度假区和涠洲岛、星岛湖两个省级旅游度假区、冠头岭国家森林公园、山口国家红树林自然保护区、儒艮(美人鱼)国家自然保护区、白龙珍珠城遗址、合浦汉代墓葬保护区和大士阁、东坡亭古建筑群等一大批国家级、省级著名的旅游景区(点),集“海、滩、岛、湖、山、林”于一体,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兼备。北海银滩被国家列为中国五个最美的休憩地之一;星岛湖是大型电视连续剧《水浒》拍摄的主要外景地,湖光山色,景色迷人;涠洲岛是中国最大的火山岛。岛的周围浅海生成的珊瑚礁,是中国最靠近大陆架的珊瑚礁,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
海底世界
观测点路线:水产展览馆——海兽厅——珊瑚海——珊瑚海海洋剧场展厅——高科技打造的无水水族馆——负压缸——海底隧道海——人鲨共舞海之角——豹表演场。
观测点的意义:北海海底世界座落于北海海滨公园内,是以展示海洋生物为主,集观赏、旅游、青少年科普教育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海洋馆。
观测点的位置:北海海底世界座落于北海海滨公园内。
观测点的地理内容:北海海底世界坐落于北海海滨公园内,是以展示海洋 生物为主,集观赏、旅游、青少年科普教育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海洋馆, 分为a、b两区。这里有珍稀的海牛(美人鱼)、鲸鱼骨骼、龙虾标本、千年海龟标本和奇特的亚热带鱼类等2800多件展品和近千种海洋生物;还有水族箱、海龟池、海豹池、360度全方位透视海底隧道、潜水表演、喂鱼表演和人鲨共舞表演等。
北海老街
观测点路线:沿珠海路观测
观测点的意义:广西北海的珠海路以其历史悠久及房屋建筑风格的特殊,于20世纪80至90年代备受中外专家、学者的关注。该路建于20世纪20年代后期。它的建成与当时北海建制的升格有关,并经历了一段曲折的过程。
观测点的位置:北海市珠海路
观测点的自然地理内容:北海老街——珠海路是一条有一百多年历史的老街,始建于1883年,长1.44公里,宽9米,沿街全是中西合璧骑楼式建筑。这些建筑大多为二至三层,主要受19世纪末叶英、法、德等国在我市建造的领事馆等西方卷柱式建筑的影响,临街两边墙面的窗顶多为卷拱结构,卷拱外沿及窗柱顶端都有雕饰线,线条流畅、工艺精美。临街墙面部不同式样的装饰和浮雕形成了南北两组空中雕塑长廊。
北海金海湾红树林及海岸
观测点路线:红树林——红树林海岸
观测点的意义:金海湾红树林生态休闲度假旅游区是我国极富滨海湿地风情和渔家文化内涵的黄金景点。
观测点的位置:位于北海市区东南方约15公里处。
观测点的自然地理内容:金海湾红树林景区内有红树种类7种:白骨壤、桐 花树、秋茄、海桑、卤蕨、木榄和红海榄;整个景区面积约20平方公里,由红树林观光带、金滩和主园区三部份构成。区内拥有一片xx多亩的海上“森林卫士”——红树林,百种鸟类、昆虫、贝类、鱼、虾、蟹等生物在此繁衍栖息,是我国罕见的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区。
景区内的红树林属于沙地红树林,约xx多亩。金湾沙地平坦、阳光充足、降雨充沛,非常适宜红树林的生长。红树林也是陆地与海洋间特有的景观。红树林是一种特有的木本胎生植物,红树胎生的方式非常特殊。红树种子成熟以后不掉落,而是在母树上发芽,向下伸展出幼根,将胎根暴长成茎,上端生出两片叶子,变成一棵幼树。幼树一旦长成,便自行从母树上脱落。由于茎和根较重,幼树便垂直下坠,幼根很好地插入海滩泥中,继续独立地生长,一至二年后便可长成一株小灌木。从种子成熟到完全成材,红树的这一系列创造生命的过程,完全可以和哺乳动物生养后代的行为相比。适应海水,胎生幼树,红树的这两种特性是植物中独一无二的,所以它受到世界许多国家科学家和民众的高度重视。此外,红树林还有个奇特的功能,它的根叶可以滤去使植物死亡的咸水,因而是惟一能生长于热带地区沿海滩泥和海水中的绿色灌木。
涠洲岛地貌特征
观测点路线:火山口地质公园——涠洲岛灯塔——滴水丹屏——石螺口海滩
观测点的意义:涠洲岛是火山喷发堆凝而成的岛屿,涠洲岛是中国最大、地质年龄最年轻的火山岛,有海蚀、海积及溶岩等景观,尤其南部的海蚀火山港湾更具特色。现在也是中国国家地质公园。涠洲岛火山地貌十分典型,选择涠洲岛作为重点观测点,对于了解火山地貌具有重要作用。
观测点的位置:涠洲岛是南海北部湾中的最大岛屿,位于北海市沿海南面滨外浅海,离岸直线距离48km,距北海南、北部港口分别为26海里和36海里。
观测点的自然地理内容:涠洲岛由第四纪玄武岩浆喷发时在水下堆积而形成。该岛经受长期的地质作用和演变过程,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地貌类型。据调查、分析,该岛地貌可分为火山地貌、流水地貌、海蚀地貌、海积地貌、珊瑚岸礁地貌、海积一冲积地貌、重力地貌、人工地貌等八大类型。涠洲岛总的地貌特征是南部沿岸以海蚀地貌为主,北部沿岸以海积地貌和珊瑚礁地貌为主,岛上不同程度地保存有火山活动的遗迹。总的地势则为南高北低,自南向北缓缓倾斜。
火山喷发加上随后的海洋抬升,留下了千姿百态的火山熔岩、火山灰、火山弹以及海蚀崖、海蚀洞、海蚀平台,那一壁壁因火山爆发的烧灼,挤压留下的线条怪诞,色彩绚丽的岩纹和多姿多彩的海蚀,海积地貌随处可见。尤以奇特的海蚀、海积地貌,火山熔岩及绚丽多姿的活珊瑚最为出色,成为岛上丰富的旅游景观。涠洲岛因此被誉为“难得的火山地貌博物馆”。经地质专家考察认定,涠洲岛及相邻的斜阳岛为距今第四纪海底火山喷发沉积,后经构造运动而升出海面的火山岩岛。
涠洲岛地势南高北低,其南面的南湾港是由古代火山口形成的天然良港。港口呈圆椅形,东、北、西三面环山,东拱手与西拱手环抱成娥眉月状,像世大无比的螃蟹横卧海中。码头背靠高10~30米的悬崖峭壁,崖顶青松挺拔,巨型仙人掌攀壁垂下,各式船艇进进出出,人来货往;飞鸟水禽,时隐时现;浪涌波兴,空阔无边;水天一色;气象恢弘。位于涠洲岛西南端,是涠洲最富特色的游览区,其火山口景观、海蚀景观、热带植物景观、生物和天象景观独特,并具有很高的科研价值。主要景点有绝壁揽胜、龙宫探奇、平台听涛、百兽闹海等。
在港口东拱手与西拱手下,有几处景点:有个山洞传说是反清武士的驻地,叫“贼佬洞”;有个状似卧龟的石穴,叫“海龟窿”;一个形像仔猪的小岛,叫“猪仔岭”;一个酷似一张长着宽额、高鼻、翘下腭的人脸的岩石,叫“洋人头像”。在波浪、海流、潮汐的侵蚀下,涠洲岛海岸基岩出现海蚀洞、海蚀沟、海蚀龛、海蚀崖、海蚀柱、海蚀台、海蚀窗、海蚀蘑菇等奇妙地貌。
从整体山岩上分离出的巨型石块,在海水旋流冲刷剥蚀下,形成头大腰细的海蚀蘑菇。岛上西港码头有高3米、宽6米的巨型海蚀蘑菇。当几个海蚀洞受侵蚀而连成一体时,就成为凹进陆地的槽形穴,它被称为“海蚀龛”。涠洲岛风光壮美,比较著名的景点有“滴水丹屏”,“龟豕拱碧”,“芝麻滩”,“法国传教士人头像”,“火山弹荟萃”及三婆庙,圣丹庙,天主教堂和汤显祖观海处等。
体会与收获
本次野外实习,可以活也算得上是一次毕业旅行,特别是对于我们久居大山里的人来说,拥抱大海有助于开阔我们的视野,在涠洲岛时我们还下海游泳,置身于大海之中,心里有一种不一样的宁静。沿途到处流溢着无限的地质地貌和海滩风光。在看过很多地方后,我们会发现,有差别的地理基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地域发展前景,这一点我们可以在北海老街的文化景观——建筑景观上看出来。当地的气候、水文、地貌、植被、土壤等地理要素决定了其主要的建筑骨骼,而文中的一些宗教、政治等因素也是一个地域所具有的特点。这次综合地理野外实习北海之行不仅让我们丰富了地质、地貌等自然地理和人文知识,进一步提高了我们对地理科学这个专业的认知程度。在这个野外实习实践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使用自身所学的知识来对我们生活或专业领域内碰到的一些现象及问题进行广泛的思考。
地理科学实验报告总结 地理科学专业实验教程篇三
地理科学专业综合野外实习报告
(2024.7.11~2024.7.16)
姓名: 学号:
班级:2010级地科(1)班
学院: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本次野外综合实习以提高专业素质、验证和巩固地理科学知识、学习地理科学方法、端正地理科学态度、更好地领会地理科学精神为目的,主要对石羊河流域(全流域)和黑河流域(中游地区)的地形、地貌、地质、水文、植被、人文景观(农业结构、城市结构、古人类遗址、烈士陵园、风俗民情)进行综合性考察。
2024年7月10日,地理科学专业的一百多名同学在学院贾老师和董老师的带领下,奔赴武威、张掖相关区县。自7月11日至16日,学院师生爬山涉水,不畏艰辛,在数十处野外实习地点进行了实地观察、考察等活动。通过老师的讲解,大家在野外这样一个最真实的环境中,对课本知识有了进一步的拓展,真正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对民勤沙生植物园、神州荒漠野生动物园的参观学习,使我们对沙生动植物有了一些比较客观理性的认识与理解;对东灰山遗址、骆驼城遗址、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等人文景点的参观,更是增强了同学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热情;张掖国家级湿地公园的游览,让我们了解和见证了湿地的重要性;丹霞地貌和彩色丘陵更是给了我们不小的视觉冲击。7月17日,实习任务圆满完成,我们从张掖乘坐火车回到兰州。
一、实习目的1、本次实习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在实践中验证自己在学校中、在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并用这些知识去描述、分析大自然中的地理现象,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通过本次野外观察,能够准确、熟练地掌握和运用常地理学术语去描述地理现象、地理常识。
3、通过野外实习,加深对地理学基本原理和实际问题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地理学的空间观察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学会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4、通过本次实习,学生能够对河西走廊整体的自然景观有一个宏观的理解与认识;对河西走廊的人文景观有一个比较全面的观察和思考。尤其对河西走廊典型的灌溉农业有一个比较深刻的观察与认识。
5、通过本次实习,同学们的野外生存能力能够得到提升,吃苦耐劳的精神能够得到加强,团队协作的意识可以得到内化。同时对于同学们正确的环境观、资源观的树立能够产生一定的积极作用。
二、实习内容
(一)、动员大会
7月9日16:40,我们召开了野外实习动员大会。实习地点是武威和张掖的部分市县,在大会上带队老师说明了实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实习的目的和意义,并对我们提出了具体要求和安排,主要告诉大家野外实习的注意事项。
(二)、具体行程
7月10日
17:55从兰州坐火车出发。大约晚23点,我们到达武威的开阳商务宾馆,并安排了住宿。
7月11日,实习第一天,阴。第一站:南营水库
(37°47′n,102°31′e,海拔:1930m)
南营水库修建于1968年,设计库容为1383万立方米,位于凉州区南营水库堤坝一角,建于金塔河上,是一座以防洪为主,兼顾灌溉、发电的中型水库,属于山区型水库,气温低,蒸发量较弱,且处于内陆地区。山区型水库优点:蒸发弱;缺点:坝高越高,成本越高,对下游可能造成威胁,南营水库对促进武威市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祁连山阶地:河流发源于祁连山北麓,河流下切,形成阶地,越向西,河流阶地级数越多,抬升越高,活动比东边剧烈。
石羊河流域河流阶地约5~7级。阶地发育形成为两个阶段:1.距今15万年—45万年,祁连山北麓河流阶地发育第一阶段,此阶段每隔10万年发育形成一级阶地,约4级,距今45万年发育了第一级阶地,距今35万年,25万年,15万年分别发育形成了一级阶地;2.距今15万年为第二阶段,此阶段每隔3万年发育成一级阶地。金塔河属石羊河水系,金塔河右岸有5级阶地,4~5级阶地为基座阶地,1~3级阶地为堆积阶地。武威绿洲威山前倾斜凹陷平原,形成荒漠草原植被。
第二站:祁连山
(37°39′n,102°23′e,高程2750m)
祁连山原为古生代的大地槽,后经加里东运动和华力西运动,形成褶皱带。白垩纪以来祁连山主要处于断块升降运动中,最后形成一系列平行地垒(或山岭)和地堑(谷地、盆地)。
我们所处的地方为祁连山盆地,周围有许多山脉,中间多夹盆地,是地质构造抬升造成的。此处,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降水量有所增加,形成了山前草原带—森林草原带,且森林呈斑块状,多分布于山体阴坡和半阴坡,因为阴坡半阴坡光照弱,蒸发少,水分多,易形成森林,且主要森林类型为青海云杉林,分布较广。阳坡和半阳坡主要分布草原,阳坡也分布森林,主要类型为圆柏,而河谷主要为白杨树。随着海拔的升高,主要为亚高山草甸,灌丛草甸,约为3300m,在海拔4500m以上冰川分布广泛。
祁连山垂直地带性表现为:浅山地带,约2000米以下,为荒漠带;2000~2300米为荒漠草原;2300~2500米为典型草原;2500~3200米为森林草原;3200~3800米高山草甸;3800~4000米为寒漠带;4000米以上为雪线,4200米以上多分布冰川。
我们一路走来,农业结构的变化明显,从下游到上游,在下游地区主要是经济作物,主要为:棉花,小茴香,向日葵,瓜果等;中游地区,农作物较复杂,有小麦,玉米,洋葱,葡萄等,既有粮食作物也有经济作物,再往上游大面积的种植小麦,且随着海拔的升高,麦子由黄变绿,在祁连山盆地,小麦较少,主要为洋芋和油菜。
从农业结构的变化反映出了气候的变化:祁连山地具典型大陆性气候特征。一般山前低山属荒漠气候,中山下部属半干旱草原气候,中山上部为半湿润森林草原气候,亚高山和高山属寒冷湿润气候,山地东部气候较湿润,西部较干燥。
从我们所在的地区可以看到明显的夷平面,所谓夷平面指各种夷平作用形成的陆地平面。包括准平原、山麓平原、风化剥蚀平原和高寒夷平作用形成的平原等。夷平作用是外营力作用于起伏的地表,使其削高填洼逐渐变为平面的作用。主要分为三级:青藏高原隆起后形成,海拔为4500—5000m,为第一级夷平面,主要形成于渐新世纪晚期、中新世中期;再往下为第二级夷平面,海拔为3000—3300m,形成于距今2000万年—3600万年;第三极夷平面为2200—2700m,形成于3.6—1.7万年,从高处倾斜下切。
董老师为我们讲解了所在地的一些寒生植物,如鸢尾、大白蒿、萹蓄豆、金露梅、银露梅、忍冬、麦瓶草、冰草、苔草、车前草、棘豆等。
第三站:神州荒漠野生动物园。
神州荒漠野生动物园位于武威市城东20多公里处科技示范园区内,占地1万公顷,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包括中国西部最大的濒危野生动物研究中心、沙产业展览馆、钱学森沙产业实验室等。于1994年经原国家林业部批准,在甘肃濒危动物研究中心的基础上设立,是集濒危动物保护,繁育、研究,观赏和沙漠生态旅游、科普教育、休闲娱乐于一体的旅游景区。
如今的在公园中,存养珍贵动物有赛加羚羊、普氏野马、金丝猴,野骆驼、野驴,扭角羚、白唇鹿、梅花鹿等国家
一、二级保护动物16种200多头(只、匹);建成百鸟苑、鸵鸟馆、羊馆、雄鸡馆、宠物馆等动物馆舍2100平方米.引进孔雀、大天鹅、黑颈鹤、鸳鸯、鸵鸟、红腹锦鸡、岩羊等各类观赏动物41种300多只;建成800平米的标本展览馆,制作展出各类动植物标本800余件。现在,神州荒漠野生动物园不仅环境优美、布局合理,而且餐饮娱乐等各项旅游服务设施已逐步完善,深受游客喜爱。同时,这里生活的野生动物,也是游客来此争相参观的重点。
7月12日,阴转晴 第一站:红水河桥
(38°10′n,102°45′e,海拔高度:1450m)
红(洪)水河是景电二期工程的重要渠道。景电二期延伸向民勤输水线路是从景电二期总分水闸开始,至红崖山水库库尾。输水线路分三段,第一段总分水闸至大土沟段,线路长49.6~42km,有南北两条线路比选,推荐北线方案;第二段大土沟至洪水河桥段,线路长94.8km,有东西两条线路比选,推荐西线方案;第三段洪水河桥至红崖山水库库尾,线路长28.8km~29.8km,有东西两条线路比选,推荐西线方案。输水线路总长166km~174km,调水流量为6 m3/s,年调水量4000万m3。
石羊河是一条古老而美丽的河,系甘肃省三大内陆河之一,位于河西走廊东端,发源于积雪皑皑的祁连山北麓的冷龙岭。流域总面积4.16万平方公里,自塔儿庄出山,入河西走廊东段为中游,过武威接纳冲积扇缘泉水复向东北,名石羊大河。红崖山以北为下游,河全长250公里,全水系自东而西,流成了大靖河、古浪河、黄羊河、杂木河、金塔河、西营河、东大河、西大河,汇集而成了滔滔奔流的石羊河。
石羊河流域深居大陆腹地,属大陆性温带干旱气候,气候特点是:太阳辐射强、日照充足,温差大、降水少、蒸发强烈、空气干燥。流域自南向北大致划分为三个气候区:①南部祁连山高寒半干旱湿润区:海拔2000-5000米,年降水量300-600毫米,年蒸发量700-1200毫米;②中部走廊平原温良干旱区:海拔1500-2000米,年降水量150-300毫米,年蒸发量1300-2000毫米;③北部温暖干旱区:海拔1300-1500米,年降水量小于150毫米,年蒸发量2000-2600毫米。跨流域调水工程:在景电二期工程的基础上开始建设的景电二期延伸工程开始使用,这使黄河水继续经过荒漠戈壁流向民勤,以缓解民勤水资源枯竭、生态恶化的状况。自2001年开始,景电工程目前累计为民勤总调水4亿立方米,有效地缓解了民勤水资源危机、土地沙化、生态恶化等问题。
石羊河流域地势南高北低,自西向东倾斜。全流域可分为南部祁连山、中部走廊平原区、北部低山丘陵区及荒漠区四大地貌单元。中部走廊平原区,由东西向龙首山东延的余脉韩母山,红崖山和阿拉古山的断续分布,将走廊分为南北盆地。南盆地包括大靖、武威、永昌三个盆地;北盆地包括民勤盆地、金川—永昌盆地。
第二站:蔡旗桥水文站
(38°13′n,102°45′e,海拔高度:1440m)
蔡旗桥水文站是控制性水文站,主要担负调水的职能。蔡旗桥水文站主要监测石羊河水系的出水量,为下游地区的来水量作统计,监测红崖山水库的水量。蔡旗桥是凉州区和民勤县的交界处,河岸两旁植物生长较好,主要有柽柳、沙枣、芦苇等。
石羊河的流量由于气候、人为等因素的影响,不同年代段的流量也各不相同。由于上中游用水量增加,同时民勤盆地自身需水规模的不断扩大,民勤地区地下水开采超过限度,致使民勤县的生态环境恶化,并形成恶性循环。因此,要求上中游地区节水,尤其是凉州区,并向民勤地区调水,实现两个目标。2010年目标,保证下游地下水采补平衡,要求开采地下水不能超过0.89亿立方米,中游地区用水不能超过8.82亿立方米,中游地区地下水开采不能超过4.18亿立方米;远景目标,到2024年,地下水要回升,青土湖湖区地下水埋深少于3米,要求民勤地区地下水开采不能超过0.86亿立方米,六河中有开发利用不超过8.22亿立方米,中游地区保持不变。
第三站:红崖山水库——亚洲最大的沙漠水库
(38°23′30.9″n,102°54′27.8″e,高程:1420m)
红崖山水库,建于1958年,被称为沙海明珠,位于河西走廊东北部,石羊河下游,处于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的包围之中,距民勤县城30公里,是一座沙漠洼地蓄水工程,亚洲最大的沙漠水库。水库西面为红崖山,三面为坝,坝址最高处为15.1米,坝长8060米,总库容量1.27亿立方米,由于有一定的泥沙沉积,实际库容为980万立方米,库水面积30平方公里,控制流域面13400平方公里。水库建有输水洞、泄洪闸、非常溢洪道(西坝)等,以蓄水灌溉(60—70万亩耕地)为主,兼具防洪、养鱼、旅游等综合利用效能。
关于红崖山水库的修建起初就存在争论,不修的人考虑到建成后会造成下游地区沙化,修的人认为在发大水时可将大量的水储存起来,避免水资源的浪费,并对民勤绿洲进行灌溉,最终还是“修”战胜了“不修”。水库落成后不久,位于民勤县北部的青土湖完全干涸,由于气候的干湿变化,张中游地区是用的水量大大增加,主要表现在大量开垦耕地,大量开采地下水,使得下游地区边缘地带无地下水补给地表水,进一步导致红崖山水库进水量逐年减少,每10年减少约1亿立方米,造成民勤地区的生态问题。但红崖山水库的建成也带来了一定的好处:水库的修建为当地或者沿途迁徙的鸟类提供了一个新得栖息场所,具有很重要的生态学功能;红崖山水库的修建,对民勤当地的经济发展也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并且便于宏观调控。
平原地区建水库的利弊性分析:利:将分散的水资源聚集,提高水的利用率;弊:水深浅,水域面积大,蒸发量大,使更多的水无效蒸发到大气,不能够利用,这也是红崖山水存在的一个大的问题。
第四站:民勤沙生植物园
民勤沙生植物园位于甘肃省民勤县,是中国西北地区荒漠植物的科研、教学和国内外学术交流的活动场所。以沙生、旱生植物的引种驯化为中心,主要从事发掘沙区野生植物资源、选育良种、繁殖推广等工作。同时,开展荒漠植物的生物学、生理学、生态学的特性观察、测定及探索经济利用途径等的实验研究。为发展荒漠地区的林牧农副业提供优良种苗、技术措施和科学依据,是改造和利用沙漠的科研基地。
中国最大的沙生植物园——民勤沙生植物园坐落大薛百乡西端的沙漠中,始建于1974年,植物园占地1004亩,园长1100多米,宽550多米,是我国第一个具有北方荒漠的植物园。建立在巴丹吉林大沙漠的东南缘,该园先后建有植物标本室、植物生理实验室、中心化验室、植物蒸腾耗水量观测场和气象观测站。
民勤沙生植物园,高大的胡杨树如绿色的屏障把植物园层层围护起来,园内规划为引种圃、育苗圃、收集区、选育区、采种区和自然保护区。引种圃里,有从北美引进的火炮树,从德国引进的水飞蓟,从西亚引进的阿目浑子,还有从黎巴嫩引进的旱生油瓜等;育苗圃内,培育着非常珍贵的30多种沙生植物,有阿尔及利亚的沙拐枣,有俄罗斯的银槐;收集区是植物园最重要的部分,现已收集乔木、灌木和草本植物等450多个品种;自然保护区内,高大的沙包接连不断,沙包上长着红柳、白茨和梭梭。
第五站:民勤县青土湖
(39°08′4.6″n,103°38′16″e,海拔:1300m)青土湖曾是民勤境内最大的湖泊,后因绿洲内地表水急剧减少,地下水位大幅下降,于1957年前后完全干涸沙化,腾格里和巴丹吉林两大沙漠在此“握手”。曾经面积至少在1.6万平方公里,最大水深超过60米的巨大淡水湖泊,后来东西一分为二,其中西面的叫西海,也叫休屠泽,民国时改名为青土湖。青土湖曾经碧波荡漾4000多平方公里,水域面积仅次于青海湖,解放初的青土湖也有100多平方公里的水域面积。后来由于各种原因,终于彻底干涸。现在看到的湖底的一丁点水是石羊河治理项目注水而形成的,由于面积小,其生态学意义并不大。青土湖的发育历史:距今9500~7600年,气候干冷,故湖面萎缩;距今7600~5800年,气候暖湿,湖水扩张;距今5800~3200年,气候相对较干,湖水面积再次缩小;距今3200~1100年,受人类影响,湖水逐渐沼泽化。
青土湖干涸的原因:民勤境内唯一的地表径流是发源于祁连山北部的石羊河。随着气候条件的变化和上中游用水加剧,石羊河通过红崖山水库到达民勤的来水量,近年来以超过1500万立方米的速度逐年减少,目前只有不足1亿立方米。而导致青土湖消亡的最主要原因是红崖山水库的修建,使青土湖的补水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也破坏了当地的地下水系,导致了这一地区的沙漠化。
青土湖治理措施:a.调整产业结构:改变大水漫灌的农业结构,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节水型农业,种植抗旱作物,发展设施农业,修建塑料大棚,增加经济收入,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变,减少对农业的依赖。b.调整水价:每个月提供三吨水,超过三吨,则价格升高,达到节约用水目的,增强广大群众节约用水的意识。c.关井压田:关闭机井,减少耕地。d.跨流域调水:景电二期工程调水或从大通河调水,效果显著,地下水位有所抬升。
为了使青土湖重现生机,民勤县从2010年9月开始,向青土湖注入生态用水1290万立方米,由于沿途蒸发和渗漏补给地下水消耗400多万立方米,最终入湖水量860万立方米。
7月13日,晴 第一站:武威文庙
武威文庙位于凉州城区东南隅,坐北向南,由三部分组成,东为文昌官,中为文庙,西属凉州府儒学院,现存建筑以文庙和文昌宫保存完好。占地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198米,东西宽152米,占地面积30096平方米。整个建筑布局对称,结构严谨,是一组造型雄伟的宫阙式建筑群,规模宏大,气势雄壮,明清之际被誊为“陇右学宫之冠”,是凉州文人墨客的祭祀孔子的圣地,是目前西北地区建筑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孔庙,属全国三大孔庙之一,也是历代文人墨客的祭祀孔子之地。
第二站:雷台汉文化博物馆
雷台是举世闻名的稀世珍宝、中国旅游标志"马踏飞燕"的出土地,位于甘肃武威城区北关中路,占地面积12.4万平方米。雷台是丝绸之路上精品旅游景区。在进行了古建筑维修、绿化、美化建设后,主要景区有雷台文化一条街、堪称"中华第一门"的汉风格大门、天下第一马"马踏飞燕"、凝聚汉文化精粹的巨型浮雕、牌楼、图腾柱以及堪称"世界之最"的整体放大6倍的99件铜车马仪仗俑队列,建成并布展了具有天马艺术风采的天马艺术馆。
7月13日下午1:30从开阳商务宾馆出发,下午约6点到达张掖市甘州区的昭武招待所。
7月14日,雨转晴 第一站:小海子水库
(39°17′29.8″n,99°53′23.6″e,海拔:1370m)
小海子水库位于甘肃高台县南华镇小海子村境内,小海子水库地处312国道旁,坝长10.64公里,库容面积3.19平方公里,总库容1048.1万立方米,主要包括三个部分:上库库容为66.7万;下库库容为463.3万;中库库容为518万。主要灌溉5个乡镇,47个行政村,10万亩耕地,是一座中型平原洼地水库,从黑河引水调蓄。北边为黑河,利用天然洼地,将黑河水通过输水洞引进,进行储存,属旁注型水库。主要作用是防洪,灌溉(调蓄黑河水,灌溉高台绿洲)。始建于1958年,1984年、1987年、1990年三次扩建,三次增高,1997年列为濒危水库,2001年被列为西部专项资金濒危水库处理项目,之后进行加固,加固工程于2004年10月完工。
2007年4月20日,小海子水库下库突然发生决口,当时下库蓄水约280万立方米,决口大坝长约30米,最大流量约90立方米/秒。造成良田损失和很大的经济损失。
由于河西走廊属于我省的商品粮基地,从张掖到高台县的农业类型:番茄,小枣,瓜果,蔬菜等,主要为玉米,因其经济价值高,且多为制种玉米。此地热量资源较好,可以引水灌溉,所以长势较好,且风较大,利于传粉,夏季温度高,病虫害较少,种子的质量好。
第二站:骆驼城遗址
(39°20′47.2″n,99°34′9.4″e,海拔:1420m)骆驼城坐落于高台县的骆驼乡的永胜村西边3公里处,坐北朝南,东西宽425米,南北长704米,总共面积29.92万平方米,主要由黄土夯筑而成,每一层大约为0.1—0.15米,墙厚约为6米,现在城池残高为7米。
骆驼城遗址分南北两部分组成。南北两城仅一墙之隔,南城南北长495米、东西宽425米,面积约为23.38万平方米。北城东西长425米、南北宽125米,面积约为6.54万平方米,从整体上看又分外廊、宫城、皇城三层,外城的瓮城、马面、敌台、角墩、城垣等辅助设施一应俱全,基本完好。统观全城结构严密精巧,气势宏伟雄壮,历经千年仍巍然屹立,充分展示了古人在军事工程设计施工方面的高超水平。遗址周围还有城南墓群、城东墓群和五座窑遗址。骆驼城遗址是中国现存最好的汉代、北凉及唐代古城址,它为研究当时的城市布局等方面,提供了翔实的资料。我们一路过来看见的许多小土堆其实是古墓群,1996年初,骆驼城及周围古墓群被列为全国重点历史遗迹保护区,纵观它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到,骆驼城既有军事功能,又有经济功能,文化功能,是保存最完整面积最大的唐朝文物保护区之一。
骆驼城废弃的主要原因:a.来水量得减少,主要是北浪河来水量的减少,加之上中游绿洲的开发,使得来水量更近一步的减少。b.地位重要,政权更迭,在争夺的过程中有一定的毁灭,特别是吐蕃的破坏。
第三站: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
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位于有“塞上江南、北凉古都”之称的高台县,前身为高台烈士陵园,始建于1953年,现占地面积260亩。园内掩埋着转战河西、血战高台而壮烈牺牲的红五军军长董振堂、政治部主任杨克明等3000多名红西路军革命烈士的忠骨。是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先后被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全国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是甘肃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防教育基地、党史教育基地、干部教育培训基地。现已成为全国反映红西路军历史最全面、最具权威性的纪念馆,是红西路军历史的纪念、展示、保护和研究中心。
第四站:张掖国家级湿地公园
张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黑河中游祁连山洪积扇前缘和黑河古河道及泛滥平原的潜水溢出带,张掖市北郊,是由河流、草本沼泽、湿草甸以及人工湖、坑塘、沟渠等人工湿地为主体构成的复合湿地生态系统,湿地类型多样,是张掖绿洲这一内陆干旱区脆弱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发挥着水源涵养和水资源调蓄、净化水质、维护湿地生物多样性、防止沙漠化和改善区域气候等重要的生态功能;作为区域关键生态支撑体系,对于维系张掖绿洲以及黑河流域下游区域生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该湿地公园河流、湖泊、农田、库塘和沟渠等自然-人工复合湿地景观类型多样,形成了一个类型多样、空间格局丰富、季相变化显著的湿地区域,特别是沙漠戈壁环绕之下绿洲湿地和生物景观的独特型式。该湿地公园湿地生态系统形成与发育成因独特,特别是由潜水溢出带所涵养的大面积草甸湿地和内陆盐沼是该湿地公园所具有的独特湿地生态系统类型,具有显著的生态功能和很高的科学研究价值。湿地植被与森林、草原和荒漠植被镶嵌分布形成的绿洲生态系统,在我国西北干旱区具有典型性,世界范围内也有具有独特性,具有特殊的保护价值。该湿地生境类型多样、珍稀濒危水禽种类繁多,具有很高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科普宣教价值。但由于所处干旱区的气候条件和城郊湿地的特征,其湿地生态系统及其脆弱将承受城市化带来的人类活动的冲击,通过湿地公园建设性将有利于扭转湿地破坏和退化的趋势。作为城郊型湿地,该湿地生态系统对于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水资源支撑,维护黑河流域张掖段以至下游水生态与水环境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湿地公园建设将通过湿地恢复,显著提高湿地生态系统环境容量和对于城市污水或中水的净化功能,从而进一步强化其对于张掖市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对张掖市水生态与水环境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据介绍,张掖国家湿地公园是甘肃省第一个国家级湿地公园,地处中国第二大内陆河流域中游,与青藏高原和蒙新高原相连,占地6.16万亩,其中天然湿地2.6万亩。湿地公园所在区域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其湿地景观格局及其演变是该区域以水资源为纽带,人类活动与自然过程相互作用和塑造的结果,充分反映了该区域悠久的绿洲农耕文明,展现出“塞上江南、戈壁水乡”的内陆干旱区独特绿洲湿地景观,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7月15日,晴 第一站:东灰山遗址
(38°39′33.2″n,100°44′55.1″e,海拔:1820m)
东灰山遗址位于民乐县城北27公里的六坝乡办林场东侧,属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为甘肃省文物保护单位,面积约12万平方米,文化层厚0.5~5米,内涵丰富。出土陶器有罐、盆、钵、盘、杯;石器有斧、锄、纺轮和石祖,还有炭化麦粒、谷粒以及铜铁器等。1987年夏甘肃省文物研究所进行了局部发掘,在遗址东北面挖掘了320平方米,共发现249座土室墓,出土文物1003件。东灰山遗址最初发现于1958年,后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75年,张掖地区文化处对东灰山遗址进行复查,在水渠内两个断层中发现了小麦粒。1987年,吉林大学考古系赴东灰山遗址进行田野考古实习,对遗址的墓地部分做了全面揭露,清理四坝文化墓葬249座,另在土丘东侧的遗址,进行了小规模试掘,在发掘过程中,在水渠断面上采集到若干炭化小麦颗粒。1989年9月,中国西北部干旱地区全新世环境演变与人类文明兴衰研究组前往河西走廊进行古环境变迁、沉积环境与沉积区特征及人类活动状况的考察,在东灰山遗址进行了调查并采集一批遗物,在采集的4个土样中筛选到炭化小麦10粒,炭化栗、稷9粒。还发现了驯化最早的小麦,青铜器文化的家族墓群,我国最早的人工驯化、最早的小麦——圆粒小麦和现在的小麦类似。
第二站:民乐扁都口
(38°13′34.4″n,100°56′17.6″e,海拔:2830m)。
民乐扁都口(古代称大斗拔谷)南通青海祁连县城博堡,北达甘肃民乐县炒面庄,位于祁连山脉中段,面积约640平方公里,峡谷长28公里,宽约10余米,地势险要,山势峻峨,自古以来便是兵家必争之地,也是商族通行的要道之一。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南路也是由此从青海进入甘肃和西域。自汉唐以来,一直是羌、匈奴、突厥、回纥、吐谷浑、吐蕃等民族相互联系和出入甘青之间的重要通道。如今的扁都口已成为甘肃进往青海的主要通道之一,227国道穿谷而过,山口早已忘却了刀光剑影的喧嚣,绿油油的牧草随着山谷中清新的风送来阵阵草香。
汉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的),骠骑将军霍去病率数万精兵出陇西,过浩门水(今青海大通河),经大斗拔谷(今扁都口),进入河西走廊,深入匈奴驻地千余里,大败浑邪王,河西从此归汉朝版图。东晋时期、僧人法显由靖远经兰州、西宁,穿越扁都口到张掖。隋炀帝大业五年(609年)三月,隋炀帝西征土谷浑,六月,进入扁都口,天气突变,大雪纷飞,在暴风雪袭击下,“士卒冻死大半”,此事,在《隋书•炀帝纪》中有记述。唐朝时,因此地地理位置险要,置“赤水守捉”,设关驻兵扼要隘,保护西域通道。天宝元年,河西节度使王垂遣歌舒翰为大斗军副使,防守有功,晋升为左卫郎军。清代,在扁都口设察汉俄博营,康熙四年,在俄博营树立界碑:“甘州府俄博营”。同治十三年,又依山筑城,后毁。在冷兵器时代,山河之险,关隘之固,就是天然屏障,扁都口在地理上的显要,从这些史志的记述中可见一斑。一九四九年九月中旬,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一部也是从青海进入扁都口,一夜疾驰,似天兵天将一般突然出现在炒面庄的国民党守军面前,一举解放了民乐而挺进张掖。
第三站:大马营盆地(38°12′14.7″n,100°56′59″e,海拔:2960m)
大马营盆地位于祁连山冷龙岭北麓,东接永昌、肃南,西望民乐,南屏祁连,北依焉支,与甘肃、青海两省6县毗邻。东西长约53公里,南北约70公里,面积约为2192平方公里。属祁连山前山地带山间断陷盆地,海拔2420—4933米。盆地地势平坦广阔,土地肥沃,种植有大片的油菜花。时值7月,蓝蓝的天空下,油菜花宛若一片金色的“海洋”,蝴蝶翩跹,蜜蜂飞舞,远处是白雪皑皑祁连山,坡麓则披上了一片葱翠的草场和森林,天之蓝、地之黄、山之白、坡之绿,完美的融合在一起,好一个彩色印象画。
大马营草原北面是焉支山。焉支山又名大黄山、燕支山、胭脂山,曾为匈奴所据。汉攻取河西后,匈奴人悲恨不已,曾作歌曰“亡我祁连山,使我六畜无蕃息;失我焉支山,令我嫁女无颜色”。隋炀帝曾在焉支山下会见西域27国君主使臣,史称“万国会议”,末发一兵一卒,即收到安边拓地之功。大马营草场南侧即为祁连山,拥有一个十分重要的隘口——扁都口。
植被分布:高山灌丛草地,山前草原带(森林草原),典型的草原,荒漠草原,荒漠。大马营盆地为高寒半湿润气候,年降水量为358.8毫米,多年平均气温0.2摄氏度,无霜期59—143天,蒸发量1701毫米,作物单一,多为喜阴作物,如啤酒大麦、油菜,有大面积草场,适宜养马,驯马。
山丹军马场位于张掖地区山丹县南55公里处的祁连山区大马营草场,是目前世界上历史最悠久,亚洲规模最大,世界第二大马场。山丹军马场地势平坦,水草丰茂,夏季绿草如茵,冬季一片金黄,是马匹繁衍、生长的理想场所。早在三千多年前,这里就已养马。自西汉以来,这里以当地蒙古马为基础,又引进了各种西域良马,杂交培育出的山丹马驰名天下,这里遂成为历代皇家军马养殖基地,经久不衰。山丹马体形匀称,粗壮结实,雄健剽悍,耐粗饲,适应性良好,速度和持久力俱优,目前共有一万多匹马。
7月16日,晴
第一站:肃南冰沟丹霞景区
(38°59′42.9″n,99°53′49.8″e,高程:1990m)。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丹霞地貌旅游景区地处祁连山以北,河西走廊张掖市以南52公里处,平均海拔2000—3800米,南北宽约5―10公里,东西长约40公里,总面积约350余平方公里。是我国干旱地区最具典型的丹霞地貌,举世罕见、全国一流。丹霞地貌特点十分突出,由于干旱区丹霞地貌对岩性的要求在坚硬程度及层厚上均有降低,加上风蚀作用强烈,蒸发量大,植被覆盖低,陡崖面上变化多姿多彩,发育有许多独特的丹霞地貌形态,如泥乳状、窗棂状、廊柱状、叠板状、陡崖状、蜂窝状、宫殿式、劣地式等多种形式奇特的丹霞地貌。是国内唯一的丹霞地貌与彩色丘陵景观高度复合区,还是祁连冰川、雪山、林海、草原和黑河绿洲、湿地、荒漠、戈壁和裕固风情、石窟艺术、丝路文化及西路军壮举等重要自然和人文景观集中组合最好的丹霞地貌综合旅游区之一,是甘肃省“丝绸之路,丹霞画廊”旅游主题形象塑造的主要元素。中国最权威的地理杂志《中国国家地理》在2005年的选美中,肃南裕固族自治县丹霞地貌被评为中国最美的七大丹霞地貌之一。
张掖丹霞地貌,发育于祁连山山麓祁连山大断裂带这个特殊地带,究其成因是复杂的,首先,它决定于白垩系这种特殊的红色建造的碎屑岩地层这个物质基础,主要为红色砂砾岩,垂直节理发育,粉砂岩固结成岩,水平面层层叠加;其次,构造运动和水蚀,风蚀以及崩塌共同作用,促使了这种特殊地质遗迹的形成。经历了喜马拉雅山的造山运动,地层不同程度的抬升,造就了今日的丹霞地貌。“中国最美七大丹霞地貌”的简要情况,这七处丹霞地貌分别为:①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的丹霞山;②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市的武夷山;③福建省三明市泰宁县的大金湖;④江西省鹰潭市贵溪市的龙虎山;⑤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资源县的八角寨、湖南省邵阳市新宁县的崀山;⑥张掖丹霞地貌(甘肃省张掖市临泽县和肃南裕固族自治县);⑦贵州省遵义市赤水市丹霞地貌。
第二站:张掖彩色丘陵
(38°57′58.4″n,100°1′58″e,高程:1790m)
张掖市临泽县彩色丘陵,分布面积40平方公里,距今6000万年—14千万年形成(侏罗纪—第三纪形成),为标准的湖相沉积,在侏罗纪—第三纪被湖水占据,沉积物颗粒细,层理明显,清楚,沉积厚度1724米。主要有泥岩、页岩及粉砂岩,每层岩层都表现出不同颜色(黄色、黄绿色、蓝绿色、灰白色、浅红色、褐红色),气候干燥,气温过高时,颜色发红;气候潮湿,气温低时,颜色发青,发绿。比较有代表性的分布地点是甘肃张掖,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五彩湾,新疆阿勒泰地区的五彩滩和五彩城。
由于地处青藏高原边缘地带,地壳抬升时,将原来的湖底抬起,形成祁连山浅山地带,经风化剥蚀,流水冲刷,沉积岩出露地表,加之一系列的挤压运动,形成单面山(单斜山),猪背岭。岩石胶结程度不好,易风化,风化壳松软,雨水易下渗,易蒸发,将溶解物带到地表,使表层坚硬下层软,形成彩色丘陵(类丹霞地貌)。
彩色丘陵与丹霞地貌的区别:丹霞地貌层理分明,垂直节理发育明显等,形成的岩层较坚硬,故而呈现出悬崖峭壁,而彩色丘陵形成于一个个小山包,固结不是很好,易分化,剥蚀,从岩性看也不一样。易混淆的原因:具有相似性,由红色岩石层发育而来,呈褐红色,而彩色丘陵呈五彩斑斓,都会受到外力作用的剥蚀,如雨水,风力等,流水的冲刷明显,风力作用明显。
此处,植被很少,主要是因为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较少,不能生长植物,土壤形成的条件也不具备,没有达到生长植被的这一阶段。
第三站:莺落峡
(38°48′8.8″n,100°10′23″e,海拔:1700m)莺落峡以上为黑河上游,分布有高山、峡谷及荒滩,平均海拔3000m以上,黑河源头主峰海拔5547m。莺落峡站年平均气温1~8℃,年降水量为184.5mm,历年平均径流量15.6亿立方米。洪水多出现在7~9月,实测最大洪峰流量为1310m3/s,发生在1996年8月22日。莺落峡水文站是黑河干流出山口控制站,控制流域面积10009平方千米,设立于1943年,是国家重要水文站。
山谷中有一高一低两条清凌凌的河水在流淌,低一些的是黑河干流,河面宽阔,水流平缓而清澈,高一些的则是水电站的引水渠,水流湍急。
我们所在位置的对面是黑河口断层,是一条走向北西,倾向南西的逆断层。黑河沿岸的一个天然剖面上见断层面向南西陡倾,奥陶系向北东逆冲于晚更新世河流砾石层之上,垂直断距17m。断层活动在黑河阶地上形成了一个断层陡坎。上盘为黑色板岩,中间部分被剥蚀,上面为q3砾石层,约为2米,第四纪的黄土层,1~2米;下盘下面为橙红色的粉砂黏土层,上面为砾石层,约17米,再上面为粉砂黄土层,约2米。
黑河上盘阶地明显,主要可分为6级:一级阶地,拔高约10米;二级阶地,拔高约26米;,三级阶地,拔高约41米,宽约500米;四级阶地,拔高约为46米;五级阶地,拔高约75米;六级阶地,拔高约为113米。且都为基座阶地。
7月17日
综合野外实习圆满结束,约早上10点左右安全抵达学校。
(三)小结
在这六天时间里,我们几乎踏遍了整个石羊河流域的中下游地区和黑河流域的中游地区。
石羊河流域位于甘肃河西走廊东端,河流起源于南部祁连山北麓的冷龙岭,消失于巴丹吉林和腾格里沙漠之间的民勤盆地北部,流域总面积4.16万平方公里。河流自东向西,主要由大靖河、古浪河、黄羊河、杂木河、金塔河、西营河、东大河、西大河等8条河流组成,除大靖河外,中部6条河于武威城附近汇成石羊大河干流入红崖山水库后进入民勤盆地,西大河及东大河部分在永昌城北汇成金川河入金川峡水库后进入金昌盆地。河流补给来源为山区大气降水和高山冰雪融水,产流面积1.11万平方公里,多年平均径流量约17亿立方米。本流域深居大陆腹地,属大陆性温带干旱气候,特点是:太阳辐射强、日照充足,温差大、降水少、蒸发强烈、空气干燥。流域自南向北大致划分为三个气候区:南部祁连山高寒半干旱湿润区:海拔2000-5000米,年降水量300-600毫米,年蒸发量700-1200毫米,干旱指数1-4;中部走廊平原温良干旱区:海拔1500-2000米,年降水量150-300毫米,年蒸发量1300-2000毫米,干旱指数4-15;北部温暖干旱区:包括民勤全部,古浪北部,武威东北部,金昌市龙首山以北等地域,海拔1300-1500米,年降水量小于150毫米,民勤北部接近腾格里沙漠边缘地带年降水量50毫米,年蒸发量2000-2600毫米,干旱指数15-25。
黑河流域是我国西北地区第二大内陆流域,位于河西走廊中部,大致介于 98°—101°30′e,38°—42°n之间,为甘蒙西部最大的内陆河流域。黑河发源于南部祁连山区,分东西两支:东支为干流,上游分东西两岔,东岔俄博河又称八宝河,源于俄博滩东的锦阳岭,自东向西流长80余公里,西岔野牛沟,源于铁里干山,由西向东流长190余公里,东西两岔汇于黄藏寺折向北流称为甘州河,流程90公里至莺落峡进入走廊平原,始称黑河。黑河流域在大地构造上大体可分为三种基本单元:祁连山地槽褶皱带、阿拉善台隆和北山断块带及河西走廊拗陷盆地。流域气候主要受中高纬度的西风带环流控制和极地冷气团影响,气候干燥,降水稀少而集中,多大风,日照充足,太阳辐射强烈,昼夜温差大。黑河流域气候具有明显的东西差异和南北差异。南部祁连山区,气候冷凉,是农业向牧业过渡地带。中部走廊平原,光热资源丰富,年平均气温2.8 ~ 7.6℃,日照时间长达3000 ~ 4000小时,是发展农业理想的地区。下游额济纳平原深居内陆腹地,是典型的大陆性气候,具降水少、蒸发强烈,温差大,风大沙多,日照时间长等特点。
三、实习总结或体会
虽然今年的河西地区降雨较多,太阳没往年毒辣,但紫外线依然强烈,山路陡峭崎岖,条件艰苦,每天的实习下来,同学们都已经筋疲力尽。实习过程中又苦又累,但充满温馨与感动,在遇到困难的时候大家都互相帮助、互相协作、互相团结,大家在互相努力、合作下很好地完成了实习任务。在爬祁连山、去大马营盆地的途中,最能体现同学们的互相关心与帮助。实习路上不仅留下了我们的汗水,还留下了我们的欢声笑语与很多难忘而美好的回忆!
在这短短的六天综合野外实习中,我亲身体验了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荒漠中顽强的生命,严寒下盛开的小花,让人惊叹、敬畏。在这个过程中,我领会了野外实习对专业的巩固和提高的重要性,它是检验理论的一块试金石;是课堂内与课堂外的互补;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教与学的互动;是感性和理性的升华。这几天的实习过程,磨练了我们的意志,增强了相互间的感情,培养了我们野外的生存与辨别能力,提高了我们的综合素质,让我们对大自然的新奇、神秘与美丽生成了惊叹、敬畏与热爱之情。
感谢一路上有大家,感谢为我们悉心讲解知识的贾老师与董老师,感谢与我一起经历磨练的同学们,正因为有了你们,我们的实习才会精彩,而又温暖!
地理科学实验报告总结 地理科学专业实验教程篇四
一.序言
自然地理学及其相关学科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野外教学实习对本专业本科学生来说是一次启蒙教育,是以认识为重点的自然地理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三基)训练的实践过程。其目的旨在通过短期的野外实践使同学们对自然地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概括性的了解,进一步巩固和掌握课堂教学的基本内容,为以后我们的学习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为了加深们对上学期所学习的关于土壤和植物的有关知识内容的理解,5月3日至5月8日我们环旅学院09级地理科学与地信学生在辛晓十等老师的带领下在桐柏淮源国家森林公园进行了为期五的野外实习考察。
这次实习主要是通过老师讲解、实地考察与实际操作等方法,来识别不同的植物种类、观察土壤剖面及划分土壤剖面的层次(水帘洞东)、垂直带观察(太白岭)、采取与制作植物样本(桐柏山腹地)、观察植物群落演替的变化及对植物群落的调查(桐柏县城郊乡刘湾村龙潭风景区)。
二.桐柏自然地理与经济地理概况
桐柏县位于豫南桐柏山腹、南阳盆地东缘、国道312公路和宁(南京)西(安)铁路纵贯县境东西,土地面积1941km2,辖9镇7乡,总人口42万。千里淮河于此处发源,南北气候在这里交替,桐柏山连起豫鄂两省,中原与南楚文化相互交融。桐柏资源丰富,区位优越。桐柏地处,四季分明,雨量充沛,生物种类繁多,宜林山坡164万亩,连片草场40万亩,森林覆盖率50.1%,被专家誉为“天然生物物种基因库”。资源富集,尤以旅游、矿产、林果、畜牧、水产、土特产著称,被誉为“全国特大资源宝库县”。已探明矿藏56种,全县人均可采矿量价值是全国人均值的14倍,每平方公里可采矿量价值是全国平均值的25倍。其中,天然碱储量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二,被誉为“中国天然碱之都”。有全国最大的露天金矿银洞坡金矿、全国四大银矿之首的桐柏银矿。盛产木瓜、板栗、茶叶等农副土特产,被称为“木瓜之乡”。
桐柏山属于秦岭——大别山褶皱带,崛起于太古代到元古代,形成于中生代的燕山运动,中间经过加里东运动。大致走向为西北——东南走向,其西为长江流域,东为淮河流域,其分水岭大致为固庙——太白顶盘山公路一线。特殊的地质形成过程使地貌结构复杂,由南向北,沟谷发育,切划深度较大。因而奇山异石较多,地下矿产十分丰富,初步探明矿藏达60种,原矿价值人均占有量是全国人均数的14倍。这里有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天然重质纯碱矿,有位居国内四大银矿之首的露天开采金矿,还有在世界首次发现,被国际矿物质学会命名的“桐柏矿”和“围山矿”。国际矿物质学会和中科院曾多次派学者到这里考察,桐柏山被学术界称为“中国地质之谜”、“地质博物馆”、“地质橱窗”。红石崖为景区稀有丹霞地貌,崖分上下三层,高数百米,望若红霞,上多溶洞、瀑布、温泉,为景区不可多得的胜景。桐柏山还是南北气候的过渡带,江淮两大水系的分界线。既有北国山体的雄浑,又有南疆风光的秀丽。因此,奇山异石众多,山泉瀑布随处可见,植被完好,动植物各类纷繁,南北交汇,相互渗透。具有良好的过渡带森林生态系统,植物区系南北兼容,称为中原独特的天然生物物种基因库和自然博物馆,自然植被成为景区一大独特的景观。
三.土壤地理实习(部分)
1.土壤剖面的挖掘
①选择标准:土壤剖面要具有自然的代表地带性,还要尽量减少人为的影响,不应在道路两旁,也不能位于山脚因为山脚有山上土壤堆积,不具代表性。应该选择在山腰地带。
②挖掘标准:土壤剖面应挖掘一个宽 1m、深达母质的坑,必须沿山坡垂直与水平挖下去,剖面与山坡的等高线平行,为了便于观察剖面应呈斗型。还要注意要保留枯枝落叶层。剖面上方人不要踩,否则会影响腐殖质层性状。
2.土壤剖面的分析描述(表)
四.植物地理实习(部分)
(一).认识植物
在桐柏山自然保护区内有植物种类2000多种,我们在实习的第一天主要是认识一些植物,然而我们所认识的植物却不足100种。下面就简单介绍下我们所认识的部分植物种类:
1、国槐:豆科,乔木,奇数羽状复叶,葇状花序,豆粒状果实。
刺槐:豆科,乔木,又称洋槐,带托叶刺。
龙爪槐:豆科,乔木,是国槐的变种,在生长期时把芽打掉而就成。
紫穗槐:豆科,灌木,羽状复叶,卵形、基部圆形,两边都有白色柔毛、穗状花须。
2、辛夷:木兰科木兰属,又名木兰、紫玉兰,为中国特有植物,年幼时皮光滑,年长时皮粗超。花紫色,落叶,是优良的绿化植物,可入药。
3、梧桐:树干通直,树皮浅绿色光滑。叶子厚纸质,有缺刻,曲裂,掌状三裂。果实是蓇葖果,属梧桐科。
泡桐:玄参科,叶子纸质、无缺刻,叶子背部有绒毛,花呈喇
状一般为紫色,枝干有髓。
悬铃木(法国梧桐):一般作为行道树,果实有三球(一球的为美国梧桐)。
油桐:球形果实,大戟科,叶基有两个红色腺条。
4、棕榈:棕榈科,叶鞘纤维质,包茎,叶柄长,叶圆扇形,所以又扇子树,掌状深裂,叶脉为辐射状平行脉。
5、河南杨:杨树有20多种,叶子边缘波浪形锯齿状,两侧压扁叶尖较尖,属杨柳科,总脉状花絮形成的果实。
柳:杨柳科,叶子条形叶,叶脉只有一条。
6、油菜:十字花科,角果。
7、花椒树:樟科,叶轴有狭翅,小叶有5-7片,茎上有皮刺,奇数羽状复叶,果实是球形(花椒)。樟科一般具有皮刺,叶轴有狭翅,果子有辛香味,樟科还有野山椒,它的刺较大。
8、雪松:宝塔形树形,一束7~15针以上。
9、银杏:叉状脉,叉状分枝,也有缺刻,边缘不十分整齐。
10、楝树:属于楝科,奇数二回羽状复叶,叶子是倒卵圆形,叶缘有粗锯齿,奇数二回羽状复叶,互生,它的果实是椭球状,圆锥花序。
此次实习认识了很多原来经常见到却说不出名字的植物,采集并制作了数十种植物标本,初步掌握这些动植物的形态特征、生长生活习性、所属科目、分类地位、生态分布等知识。了解组织专业野外工作的基本方法,学会动植物标本的采集、处理及制作,为将来从事工作掌握必备的知识和技能。
这次的野外实习使同学们对地理科学有一个基本的初步的了解,培养同学们对大自然的热爱,陶冶同学们的情操,达到转变和巩固学生专业思想和提高从事专业工作的兴趣。
通过实习,也发现了自己生物方面知识的匮乏,对野外实习的准备不充分等问题。还有就是桐柏山的各项实习条件不是太好,植物、土壤的实习还是到宝天曼效果会更好一点。
实践出真知,地理学专业更是如此,我们的实习也正是把我们所学应用于实践,在实践中学习,逐步成长。
六.参考文献
地理野外实习笔记
地理科学实验报告总结 地理科学专业实验教程篇五
地理科学野外实习报告范文5000字
一.序言
自然地理学及其相关学科是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野外教学实习对本专业本科学生来讲是一次启蒙教育,是以认识为重点的自然地理差不多概念、差不多知识和差不多技能(三基)训练的实践过程。其目的旨在通过短期的野外实践使同学们对自然地理学研究的要紧内容和特点有一个比较全面的、概括性的了解,进一步巩固和掌握课堂教学的差不多内容,为以后我们的学习与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为了加深们对上学期所学习的关于土壤和植物的有关知识内容的理解,5月3日至5月8日我们环旅学院09级地理科学与地信学生在辛晓十等老师的带领下在桐柏淮源国家森林公园进行了为期五的野外实习考察。
这次实习要紧是通过老师讲解、实地考察与实际操作等方法,来识不不同的植物种类、观看土壤剖面及划分土壤剖面的层次(水帘洞东)、垂直带观看(太白岭)、采取与制作植物样本(桐柏山腹地)、观看植物群落演替的变化及对植物群落的调查(桐柏县城郊乡刘湾村龙潭风景区)。
二.桐柏自然地理与经济地理概况
桐柏县位于豫南桐柏山腹、南阳盆地东缘、国道312公路和宁(南京)西(安)铁路纵贯县境东西,土地面积1941km2,辖9镇7乡,总人口42万。千里淮河于此处发源,南北气候在那个地点交替,桐柏山连起豫鄂两省,中原与南楚文化相互交融。桐柏资源丰富,区位优越。桐柏地处,四季分明,雨量充沛,生物种类繁多,宜林山坡164万亩,连片草场40万亩,森林覆盖率50.1%,被专家誉为天然生物物种基因库。资源富集,尤以旅游、矿产、林果、畜牧、水产、土特产著称,被誉为全国特大资源宝库县。已探明矿藏56种,全县人均可采矿量价值是全国人均值的14倍,每平方公里可采矿量价值是全国平均值的25倍。其中,天然碱储量居亚洲第一、世界第二,被誉为中国天然碱之都。有全国最大的露天金矿银洞坡金矿、全国四大银矿之首的桐柏银矿。盛产木瓜、板栗、茶叶等农副土特产,被称为木瓜之乡。
桐柏山属于秦岭大不山褶皱带,崛起于太古代到元古代,形成于中生代的燕山运动,中间通过加里东运动。大致走向为西北东南走向,其西为长江流域,东为淮河流域,其分水岭大致为固庙太白顶盘山公路一线。特别的地质形成过程使地貌结构复杂,由南向北,沟谷发育,切划深度较大。因而奇山异石较多,地下矿产十分丰富,初步探明矿藏达60种,原矿价值人均占有量是全国人均数的14倍。那个地点有亚洲第一、世界第二的天然重质纯碱矿,有位居国内四大银矿之首的露天开采金矿,还有在世界首次发觉,被国际矿物质学会命名的桐柏矿和围山矿。国际矿物质学会和中科院曾多次派学者到那个地点考察,桐柏山被学术界称为中国地质之谜、地质博物馆、地质橱窗。红石崖为景区稀有丹霞地貌,崖分上下三层,高数百米,望若红霞,上多溶洞、瀑布、温泉,为景区不可多得的胜景。桐柏山依旧南北气候的过渡带,江淮两大水系的分界线。既有北国山体的雄浑,又有南疆风光的秀丽。因此,奇山异石众多,山泉瀑布随处可见,植被完好,动植物各类纷繁,南北交汇,相互渗透。具有良好的过渡带森林生态系统,植物区系南北兼容,称为中原独特的天然生物物种基因库和自然博物馆,自然植被成为景区一大独特的景观。
三.土壤地理实习(部分)
1.土壤剖面的挖掘
①选择标准:土壤剖面要具有自然的代表地带性,还要尽量减少人为的阻碍,不应在道路两旁,也不能位于山足因为山足有山上土壤堆积,不具代表性。应该选择在山腰地带。
②挖掘标准:土壤剖面应挖掘一个宽 1m、深达母质的坑,必须沿山坡垂直与水平挖下去,剖面与山坡的等高线平行,为了便于观看剖面应呈斗型。还要注意要保留枯枝落叶层。剖面上方人不要踩,否则会阻碍腐殖质层性状。
2.土壤剖面的分析描述(表)
四.植物地理实习(部分)
(一).认识植物
在桐柏山自然爱护区内有植物种类2000多种,我们在实习的第一天要紧是认识一些植物,然而我们所认识的植物却不足100种。下面就简单介绍下我们所认识的部分植物种类:
1、国槐:豆科,乔木,奇数羽状复叶,葇状花序,豆粒状果实。
刺槐:豆科,乔木,又称洋槐,带托叶刺。
龙爪槐:豆科,乔木,是国槐的变种,在生长期时把芽打掉而就成。
紫穗槐:豆科,灌木,羽状复叶,卵形、基部圆形,两边都有白色柔毛、穗状花须。
2、辛夷:木兰科木兰属,又名木兰、紫玉兰,为中国特有植物,年幼时皮光滑,年长时皮粗超。花紫色,落叶,是优良的绿化植物,可入药。
3、梧桐:树干通直,树皮浅绿色光滑。叶子厚纸质,有缺刻,曲裂,掌状三裂。果实是蓇葖果,属梧桐科。
泡桐:玄参科,叶子纸质、无缺刻,叶子背部有绒毛,花呈喇
状一般为紫色,枝干有髓。
悬铃木(法国梧桐):一般作为行道树,果实有三球(一球的为美国梧桐)。
油桐:球形果实,大戟科,叶基有两个红色腺条。
4、棕榈:棕榈科,叶鞘纤维质,包茎,叶柄长,叶圆扇形,因此又扇子树,掌状深裂,叶脉为辐射状平行脉。
5、河南杨:杨树有20多种,叶子边缘波浪形锯齿状,两侧压扁叶尖较尖,属杨柳科,总脉状花絮形成的果实。
柳:杨柳科,叶子条形叶,叶脉只有一条。
6、油菜:十字花科,角果。
7、花椒树:樟科,叶轴有狭翅,小叶有5-7片,茎上有皮刺,奇数羽状复叶,果实是球形(花椒)。樟科一般具有皮刺,叶轴有狭翅,果子有辛香味,樟科还有野山椒,它的刺较大。
8、雪松:宝塔形树形,一束7~15针以上。
9、银杏:叉状脉,叉状分枝,也有缺刻,边缘不十分整齐。
10、楝树:属于楝科,奇数二回羽状复叶,叶子是倒卵圆形,叶缘有粗锯齿,奇数二回羽状复叶,互生,它的果实是椭球状,圆锥花序。
地理科学实验报告总结 地理科学专业实验教程篇六
绵阳师范学院资源环境与工程系
地 理 野 外 实习报 告 书
实习项目:九寨沟—黄龙地理野外综合实习
专 业: 地理科学 年级班级: 2008级1班
学 号: xxxxxxxxxx
姓 名: xxx
实习地点: 九寨沟、黄龙 实习时间: 2011年7 月 5日—8 日
本次野外实习是在“九寨沟——黄龙风景区”进行,包括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实习,是一次全面综合的野外实习,充分体现了地理学科的综合性和区域性的特点。
(一)实习目的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是完成自然地理各课程全部教学任务的重要环节,自然地理野外综合实习的目的是获得各自然地理现象的感性认识,深化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掌握自然地理野外考察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为以后进行教学工作、开展课外活动、适当进行职业教育准备,同时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资源开发、环境保护教育。
本次实习着重进行区域地理综合研究学习,结合所学的相关地理知识,通过对九寨沟——黄龙区域的地理研究,整体观察、感知和分析该区域人文地理要素、现象及综合景观,探讨区域人文景观形成机制和人地关系,从而在掌握综合分析研究区域地理问题方法的同时,培养观察分析和研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深化对地理各学科相关理论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并扩大了地理视野,提高了地理思维能力,有助于引导学生关注地理学发展的相关领域。
(二)区域简介
本次实习着重通过对两个地区进行区域地理分析,一是九寨沟,二是黄龙。现对其简介如下:
一是九寨沟。九寨沟,位于中国四川省阿坝藏羌自治州九寨沟县境内(103°46′~104°50′e,32°55′~33°20′n)。南距四川省省会成都450公里,总面积约720平方公里,其中52%为林木繁茂的原始森林。境内山脉、沟谷纵横交错,雪峰耸峙,溪涧四布。属高山深谷碳酸堰塞湖地段;主景区长50余公里,由呈“丫”字形的树正、日则、则查洼三条主沟组成,无数的湖泊、草海、瀑布、溪涧散落其间。
古时九寨沟一带被称为“翠海”。据《松潘县志·翠海》记载:“羊峒番部内,海狭长数里。水光浮翠,倒映林岚。”现在九寨沟的得名,来自于景区内九个藏族寨子,由于有九个寨子的藏民世代居住于此,故名为“九寨沟”。
二是黄龙。黄龙风景区被誉为人间瑶池的黄龙风景区位于四川省松潘县境内,岷山主峰雪宝顶脚下,主要因佛门名刹黄龙寺而得名,黄龙主要景点有:雪宝顶、转花玉池、五彩池、龙王庙、石塔镇海、黄龙寺、黄龙洞、映月彩池、中寺、玉翠彩池、接仙桥、琪树流芳池、灵官殿、杜鹃映彩池、龙背流金瀑、明镜倒映池、争艳彩池、迎仙桥、盆景池、金沙铺地、洗身洞、金瀑泻银、财神庙遗址、飞瀑流辉、迎宾彩池等。景区以其奇、绝、秀、幽的自然风光而蜚声中外,被誉为“人间瑶池”。
(三)实习内容 1.实习准备阶段
①.制定野外实习计划(包括实习目的、组织、时间安排等内容);
○2.仔细阅读九寨沟、黄龙景区综合实习讲义,了解实习要求与目的,以及九寨沟-黄龙风景区的自然人文概况
③.实习动员,了解实习地区自然地理基本情况
④.实习用品准备(衣物、财务、及取样本的工具等);
2.野外考察阶段
第一天,到达九寨沟实习地区。
第二天 游览九寨沟。主要景点有日则沟的原始森林、天鹅湖。钙华台、箭竹海、熊猫海、熊猫海瀑布、五花海、珍珠滩、珍珠海瀑布、镜海、;则扎洼沟的五彩池、上季节海、下季节海、镜海、诺日朗瀑布、;树正沟的犀牛海、树正瀑布、树正寨、树正群海、卧龙海、火花海、芦苇海、盆景滩。
在观看九寨沟美景的同时,以地理专业的眼光观察九寨沟地质地貌,气候环境、植被土壤类型及分布、土地资源及利用状况、自然灾害、水文特征、人类活动状况、历史与经济、资源、民俗风情等,并做好相应的记录包括笔记、样本、照片等。
第三天游览黄龙主要景点有:雪宝顶、转花玉池、五彩池、石塔镇海、黄龙寺、映月彩池、玉翠彩池、接仙桥、琪树流芳池、杜鹃映彩池、龙背流金瀑、明镜倒映池、争艳彩池、迎仙桥、盆景池、金沙铺地、金瀑泻银、财神庙遗址、飞瀑流辉、迎宾彩池等考察内容与九寨沟相似,另外一点在于探讨二者自然环境及人文环境的不同。不仅看其现象,更要追究其本质。不仅要从艺术角度欣赏,也要从地理角度解读各种现象。
3.室内总结阶段
归还实习仪器设备,编写野外实习成果总结报告,力求能将所见所闻应用于地理,又能够用于后的地理教学。
(四)实习结果
1、了解了九寨沟、黄龙的自然地理特征:
○1地理位置:
九寨沟,位于中国四川省阿坝藏羌自治州九寨沟县境内(103°46′~104°50′e,32°55′~33°20′n)。南距四川省省会成都450公里,总面积约720平方公里。九寨沟坐南朝北,主沟南北向,纵深约50km。其下游为树正沟,逆沟而上约14km处,分叉为日则沟和则查洼沟,因此平面上呈“人”形分布。
○2地质背景:从大地形背景看,九寨沟处于青藏高原东南斜面向四川盆地过渡的地带,即我国第一大地形台阶的坎前转折部位。从大地构造背景看,九寨沟的山水形成于第四纪古冰川时期,现保存着大量第四纪古冰川遗迹。九寨沟处于几个大地构造单元的结合部位,其北侧紧邻秦岭东西向构造带,东南侧紧靠北东向龙门山褶皱带,西南面又有康滇歹字型构造砥柱,因此在这里地质构造背景复杂,地壳升降幅度差异较大,以地震为主的新构造运动表现强烈。区域构造方向以北西—一南东为主(受北东—一南西向挤压力较强),表现在地面主要受北西—一南东向和近南北方向压扭性断裂的分割,以及表现出一系列的复式褶皱构造。九寨沟就位处白马弧的西翼,由南向北依次横切则查复背斜,长海复向斜,日地复背斜。荷叶断裂以南主要为古生界碳酸盐岩类以北为三迭系中统扎手山组。总的看,组成地面的岩层是以厚层质纯灰岩为主(连续厚度达1756—2940m)。这样的地质环境,奠定了现在九寨沟地貌的骨架和形成的物质基础。从自然地理环境看,九寨沟处于我国北亚热带秦巴湿润区和青藏高原波密——川西湿润区的过渡地带。因其东南侧有龙门山的阻挡,太平洋的暖湿气流难以直达,故降水偏少(年降水量761.8mm);同时,其北又有秦岭屏护,冬季蒙古高压寒流影响也被大大削弱。总的气候特点是冷凉干燥的季风气候类型。对九寨沟讲,它又处于海拨2000m(沟口羊蝈)到4700m(分水岭胡尔纳,海拔4764m)之间的地势部位上,呈现明显的山地垂直地带性气候,因此不同高程表现出地貌作用营力的差异,高处山地悬崖绝壁、基岩裸露,既有现代冰雪作用,也有古冰雪地貌遗迹;而坡面则多重力地貌作用现象;最低地谷则是各类营力的堆积聚集和流水与哈斯特集中作用的地方。尤其是这样的海拔较高、温差大、降水不丰的高寒山区,其所形成的现代喀斯特作用的钙华沉积,形成的各种造型地貌所构成有名的自然风景地貌主体,就其沉积规模之巨大、建造类型的复杂、结构组成成分的多样,景观类型及集中程度等方面,即使在世界喀斯特地貌中亦是独树一帜的高寒喀斯特景观。
○3地貌特征:以钙华沉积地貌中的湖泊海子、堤埂条坝、瀑布跌水构成风景地貌的主体
○4气候环境:九寨沟地处我国北亚热带秦巴湿润区与青藏高原波密-川西湿润区的过渡地带。其东南受龙门山的阻挡,使来自太平洋的暖湿气流多在龙门山东坡停留,而九寨沟处龙门山西坡,故降雨偏少。另一方面,九寨沟北部有高大的秦岭山脉屏护,大大削弱了冬季从蒙古高原来的冷高压寒流对本区域的影响。这样就使九寨沟在气候上表现出冷凉干燥的季风气候特征,气候垂直差异大。
○5水文特征:九寨沟处长江水系嘉陵江上游,为白水江的一条大支沟,于羊硐处汇入白水江,其流域面积651.35km2。九寨沟流域内主要沟道内分布着大量的、呈串珠状排列的高山湖泊(海子),海子的总面积约2.85km2。其中以则查哇沟上游的长海为最。九寨沟河水补给来自大气降水和地下水。水底钙华作用强烈,污染少,水呈现清澈和五彩斑斓状。
○6土壤特征:山地褐色土、黄土、山地棕壤土、山地暗棕壤土、亚高山草甸土、高山草甸土、高山寒漠土及流石滩
○7植被特征:九寨沟区内植被覆盖率达73%以上,主要为温带、寒温带植物群落,也有极少数亚热带植物生长。由于景区地势陡峻,相对高差大,气候垂直变化显著,导致该区植被类型以及组成植被的种类成份均呈现出明显的垂直变化。有针叶林、阔叶林、灌丛草甸等植被。
○8地质灾害:泥石流滑坡崩塌
2、九寨沟——黄龙的人文地理地理特征:
九寨沟因人类活动形成了沟内荷叶、盘亚、亚拉、尖盘、黑果、树正、则查洼、热西、郭都9个藏族村寨。在旅游开发中注重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注重环境管理和生态保护。运用优美的自然环境和淳朴的民俗风情吸引了大量中外游客,形成了以游览观光、娱乐购物、餐饮住宿等特色服务。九寨沟正以自身的优势走向繁荣。
游览黄龙:黄龙风景区位于四川省松潘县境内,岷山主峰雪宝顶脚下,主要因佛门名刹黄龙寺而得名,它是一条长约7公里,宽约300米的钙化山峡,周围环绕着林木,幽幽的原始森林,山峡中3400多个天然玉成的华泉彩池顺坡而下,大者亩余,小者如盆、如碗、如杯,池壁似黄玉砌成,玲珑剔透,一派富丽。池水五彩缤纷,变化万千又都清澈透明,泌人心脾。从空中俯瞰,在莽莽原始森林中,黄龙如一条凌空腾飞的巨龙,那层层彩池就像巨龙身上的片片鳞甲。
黄龙特色景观是由钙华作用而形成的。植被与九寨沟的植被相似。
(五)
心得体会
。实习是一次用自己的眼和耳去感受环境的机会,通过这段次九寨沟——黄龙的野外实习,我受益匪浅,首先在分析和解决区域问题上,有了整体的感知和把握,在面对一些区域现象时,明白了从哪些方向入手,如何着手开展研究,又怎样透过现象找出其中的本质,从而更好的分析和解决问题。其次,对自己的专业也有了更为详尽而深刻的了解,认识到了许多在学校学不到的东西,分析问题不再局限于书本,对知识有了一个比较全面领悟;再次提高了自己综合运用知识,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自己能实际应用和验证课堂教学所学得的理论与知识,加深和巩固对教材内容的理解。通过本次专业野外实习,同学们之间也增强了集体观念,培养团结协作精神,同时开阔眼界,了解祖国丰富的资源和美丽的大好河山,从而进一步激发同学们爱专业、爱祖国的情怀。
(六)存在问题
谈到这次野外实习的不足,我认为可能有以下几点:
1、有的同学老是溜号,不能专心听老师讲;
2、同学与老师之间配合不够默契,有时老师和同学的节奏不一样,不是在前就是在后
3、同学之间合作不够,有时没能很好沟通、配合,但讨论还行;
4、提前不预习,老师讲的听的不太懂。
以上为本次实习的主要内容,特作此报告,希望老师给与评价,指导;并在此向各位老师道一声:“辛苦了,老师!谢谢您们!”
地理科学实验报告总结 地理科学专业实验教程篇七
作为一名地理科学专业的本科生,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是非常重要的。按照学校的要求,我在暑期进行了两周实习。通过实习,初步了解了授课的基本流程,相信这次实习为我大三的专业课程学习会有一定的帮助,也为今后工作积累一点的经验。现在,对这十来天的实习生活做一个大体的回顾。
一、备课
备课是一项艰巨复杂的工程。备课时不仅要对说讲述的内容熟悉掌握,而且要有主有次、重点突出。这样才能在有限的上课时间里,完成自己的授课任务,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因为地理学科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边缘学科,和其它学科有很密切的联系。备课时不仅要注意对本学科知识的熟练掌握,还要注意其它学科的融会贯通。考虑到地理知识的理论性强,学生很难领会。我特地增加了一些图片模型,是地理知识形象化、具体化,使学生们便于接受。如讲到褶皱地貌时,因为我们地处平原,学生大多没看见过褶皱地形。如果在课堂上展示褶皱模型和做书本挤压成褶皱的实验,就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什么是褶皱地貌及褶皱地貌的形成原因。如在讲解民风民俗时,适当地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图片视频,当地的标志性建筑,节日活动时的视频录像等等,能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使学生对当地的民风民俗一目了然。
二、教学仪器的应用
随着教学设备的现代化,多媒体技术在学校教学中越来越普及。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应用新技术。由于本人电脑知识的缺乏和操作不熟练,为了不在课堂上出差,这回我可把电脑知识恶补了一回。对地理模型的选用,也要注意大小,既要让全班同学都看得见、看得清,还要方便易拿,不给教学活动造成麻烦。在展示完后,要放到学生们看不见的地方,不要影响学生的注意力。在照片的选择上要注意它的数量,太多,容易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只注意图片,而不重视所讲内容,本末倒置。太少了容易忽略一些代表性的事物,学生不能更好地熟悉当地人文现象,对所学知识一知半解。
三、
授课站在讲台上和坐在下面感觉就是不一样。课堂授课使一项组织性的工作。在课堂上要适当地分配时间,对讲解内容有轻有重,既要面面俱到又要突出重点。不失适宜地展示一下教学模型、图片、视频等,不仅能缓解一下课堂的紧张气氛,还能增强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加强对知识的理解。
注意事项:
板书,虽然多媒体技术普及,但一手漂亮的板书还是不可缺少的。板书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同时弥补多媒体一闪而过的缺憾;
课堂纪律,良好的课堂纪律是授课活动顺利进行的有力保障。上课时要注意那些开小差的学生,适时地提问他们一些问题,使他们的思绪回到教学能容上来。但注意不要太难,学生回答不上来,会打击他的自尊心,不利于他们对后来课程的听讲。对那些调皮捣蛋的学生,则要“严加看管”。
四、学习总结
总结是对以前所学能容的重现与再认识。总结做得好,既有利于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应用,还有利于对后续知识的学习掌握。教师在带领学生做学习总结时,还要引导学生对课外知识的拓展和与其它学科的联系,要把知识学活、用活,应用到实践中去。
五、实践体会
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书到用时方恨少”,对于地理专业的学生来说,虽然掌握了一定学科知识,但是面对学生们提出的问题和无限的想象力,也会感到迷惑不解,力不从心。因此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自己的学科知识,为将来走向教学岗位后,能更好地和学生交流。
多参加实践活动。理论不等于实践,在真实的课堂教学中,常会遇到一些突发事件,是课本知识所不能预料的。多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提高自己的应变能力,保障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