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下社会,接触并使用报告的人越来越多,不同的报告内容同样也是不同的。优秀的报告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优秀的报告文章怎么写,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教学实践报告篇一
实践时间:7月1日——8月28日
实践内容:辅导小学三年级至五年级语文
为了丰富自己的暑假生活,增加社会实践经验,增加自己的耐心和责任感,更多的将自己的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并通过自己努力和劳动为家庭减轻一定的负担,所以我决定让这个暑假过的充实而又丰富多彩。
来到的第一天见到冯校长,他把教课的情况给我慎重的说一下,说这即是对我们大学生一次锻炼,也是对我们即将步入社会的一次考验,听后我满怀信心的答应下来了,我相信我一定会善始善终。
1、开学第一天按照事先分好的任务给学生安排就座。
2、与学生相互认识。
3、给学生详细介绍下以后的学习流程,以及对大家的要求。
此学习流程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7月5日至7月17日为作业阶段,这阶段要求学生把暑假作业及老师布置的作业认真完成,之后再有老师一一讲解,更进一步的夯实基础。
第二阶段7月18日至8月8日为复习阶段,这阶段让学生再熟悉下学过的知识,再加上每天一练一总结,然后每周一大考,更进一步巩固旧知识。
第三阶段8月9日至8月26日为预习阶段,这阶段让学生提前熟悉下要学的内容,回到学校再学时就得心应手了。
正式开始此次暑假课程辅导,让学生能够劳逸结合,适当合理的安排课程的种类、顺序、数量,努力做到使学生在快乐中探求真知,能够巩固旧知识又能学到新知识,对一位求知者多好啊!
在辅导接近尾声的阶段,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测试,了解学生在整个暑假辅导过程中的收获所得,并将真实情况适当的反映给学生家长,以帮助孩子以后的学习中更好的取得进步。
应该对此暑假培训进行总结,并让学生们自我思考从中学到什么?收获了多少?并鼓励学生们在以后的学习中更加努力。
实践结果:此次暑假辅导班“小小老师”的实践使自己的生活非常充实,丰富多彩,没有虚度光阴。
经过这短暂的二个月,学到了不少东西,像市场许多潜规则,经过社会的洗礼以后,慢慢从稚嫩走向成熟,慢慢的蜕变,不会像以前一样那么幼稚,有时候也就是另一种形式的无知。
教学实践报告篇二
城南书院美术专业702班邓文舒
20xx年7月11日至20xx年8月5日
湖南省桂阳县
桂阳县龙潭中学
众所周知,社会实践是大学生课外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大学生自我能力培养的一重要方式,因此对于我们在校的大学生来说,在假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实践活动,给了我们一个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提高自我能力的重要的机会。作为一名师范大学的学生,社会实践俨然不能停留在中学时期的那种毫无目的、照本宣科的迷茫与无意义状态,社会实践应在结合我们实际情况,从自身真正兴趣出发,真正从中得到收益,而不是为了完成任务、为了分数而实践。我觉得我们在进行社会实践之前应该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为自己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同时应注重实践的过程,从过程中锻炼自己、提高能力。
因此,为了更好的了解社会,锻炼自己,体验工作的乐趣,假期我根据时间及自己的实际情况和专业方向联系了本地学校开展的儿童兴趣绘画班教学工作。
给予他们爱与关怀。谨希望通过我们的微薄之力,给这些孩子带来快乐、带来希望,带来他们那个年龄应该享有的欢乐、纯真与美好。二是历练自己的能力,从实践中不断锻炼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以此为将来投身教育事业做好准备,并在实践之中总结经验,发现新知,开拓视野。
4~9岁儿童
作为创意绘画兴趣班教学的新成员,在这里也能找到跟我年龄相仿的来参加社会实践的同学,周日下午进行了第一次会议,我与他们共同参加了会议,悉心听取那些主任教师讨论教学问题探讨教学思路,接下来由我们几个将要上岗的助教老师准备材料,在大家面前上台演示3~4分钟的教学内容,虽然平时在学校学习时口语老师也曾训练我们在讲台上演示几分钟教学内容,但在这么多教师面前真要上台了又难免有些紧张,坐在旁边的一位也是师范大学的已毕业的姐姐鼓励我加油,于是我又带着信心上了台,像平时训练那样讲起了课,走下台后,大家纷纷赞扬我说表现的不错,就是要注意表现出讲课的趣味性,因为教学对象是儿童,要学会抓住他们的眼球,吸引他们,这样对绘画产生兴趣。我虚心地点头接受。
这个年龄段对于弧线画圆的掌握,在一旁的主教老师提醒为我放慢速度教,不要心急。意识到问题,另一个助教老师帮忙与我一起一个个指导他们的画,形状画好后,我教给我们的太阳和月亮添上自己喜欢的表情,或许在笑,又或许在生气。让物体拟人化,我先在黑板上用粉笔示范画上了太阳公公开心的表情,月亮姐姐害羞的表情,头顶还带着一顶可爱的小睡帽之后我让大家自由发挥想象,想象如果有一天太阳和月亮在一起了,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呢?会出现怎样一副画面呢?我告诉大家自己的想法,“也许他们成为了好朋友在彩虹上手拉手,天空中出现了星星呀好多好多的小伙伴”小朋友们连忙说有星星还有云彩,我说是的,“我们可以让画面更丰富多彩,接下来大家自己动手画”我们在一旁指导上色。就这样,这节课就结束了,大家有礼貌地说老师再见。经过这样一次尝试,我发现教儿童绘画在真正的实践中并不简单,要考虑到孩子的多方面因素并且还要教出质量,然而自己虽是美术专业,但平时对于儿童创意画接触的并不多。主教老师安慰我们说别灰心,慢慢地摸索,跟着她学习如何教,慢慢尝试。
教学实践报告篇三
川师大附属实验学校一名小学一年级学生(学习成绩较差);
第一阶段“夯实基础”: 20以内的加减运算我出了几组专题训练让其练习: 例:相同的和:1+4= 1+5= 1+19= 2+3= 2+4= 2+18= 4+1= 3+3= …… 3+17= 3+2= 4+2= 4+16= 相同的差:(略) 加减并行:1+2= 8+7= 3-1= …… 15-7= …… 3-2= 15-8= …… 通过大概一周(一周五天,每天两小时。下同)的练习后,该生计算的速度和准确度都达到了令人满意的程度。我认为这一阶段的教学没有多少方法和技巧的讲究,关键在于熟练程度,即所谓“熟能生巧”。所以在这两周时间里,我保证每天都有足量的书面习题让其练习,并随时以口算的方式进行考察来加深印象、巩固效果。 而在“拼音”方面,对于“字母的识记”,据我观察,该生属于“场依存型”——借用心理学的一个术语。在课本所列出的声母表、韵母表、整体音节表中,按照顺序让其认读能够基本正确,然而一旦将顺序或单个提取,该生就很容易出现混淆和错误,甚至不能认读。这种情况在识记复韵母时表现得犹为明显。针对这种情况,我采取的方法是: “逐渐缩小其所依存的‘场’”和“变换依存的‘场’”,我按照“形相近”和“易混淆”的原则对复韵母又作了划分: ai ao an ang en eng ei ie iu ui in ing …… ai ao an ang ei er en eng iu ie in ing ui un …… 在教其在这种方式下反复认读后,又对其进行听写,逐渐开始打乱顺序和单个提取,出现混淆和错误的现象大大的减少了。 上述两者同步进行,耗时看起来长了一些,但我认为“磨刀不误砍柴功”,只有夯实基础,才能将后面的教学顺利的进行下去。
第二阶段为“逐步提高”阶段(耗时约三周): 由于第一阶段的功夫下得扎实,在“计算”方面,20—100的运算在教其运算规则及少量练习后,50以内的加减法无论口算、笔算都显得较为轻松;50—100的加减法口算略显吃力,而笔算则没有什么问题。唯一容易出现的毛病就是在计算中由于粗心而忽略进位、退位。单纯的计算题对于该生来说已经不存在什么知识性的障碍了。 然而,该生却在“实际应用题”方面存在极大的困难,对其应用题的辅导是整个过程中费时费力最多的一个环节。
该生在解答应用题时的主要障碍是:
①对语言文字的表达理解不足;
②对数量关系分析不准确;
③迁移能力较差。
在解决这个问题时仍然本着“由浅及深、循序渐进”的原则。我在为其编写应用题的开初阶段:语言叙述尽量直白,数量关系尽量简单,涉及数值在20以内;等到这一关过了以后,我便逐渐加大难度,语言叙述,数量关系略显复杂,涉及数值扩大至100以内。与此同时,为培养该生的迁移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我将供其练习过的应用题变换主题后抽取“条件”或“问题”让其补充完整再解答。经过这番辅导后,该生解答应用题的障碍基本得以扫除。在“拼音的正确的拼写和拼读”这个问题上:我首先让其明确了拼音拼写拼读的基本规则,然后在其课本生字表内找出易错读、易混淆的音节为其特别指出,帮其加以辨认、辨读。接下来,我将生字表按“同韵、同音”的原则分类后,让其注音;还将生词的拼音写出,让其写出汉字。以此来加深其对字形与读音、拼写方式的印象。这样的练习完成一遍后,我又将在练习中出现错误的整理出来,先提供正确答案让其辨认、朗读,再为其听写。这样反复几遍,“逐渐缩小包围圈”,扫除“死角”。最终,该生在做“为字注音”“看拼音,写词语”这类型习题是都有了很高的正确率。
第三阶段,“超前学习”阶段(耗时二周):即对第三册内容作一些预习。在这个阶段,我并未对该生作过于严格的要求和施加太大的压力。因为该生下二年级即将接触乘法,所以我初步向其讲解了乘法的意义与运算方法,并让其背诵乘法口诀表。语文方面,主要让他自己通过拼音来识记一些生字。实践结果:最后让该生做模拟考卷,语文、数学均能达到90分以上;了解了乘法的意义,掌握了乘法的运算方法,完成了乘法口诀表的背诵;语文第三册生字识记过半,新课文朗诵流利。基本达到了预想效果。
第一,从事教学工作需要“专(钻)心”:我为这次实践的顺利进行,我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准备。虽然说对于一年级的知识不在话下,但我还是找来了教材和教参等专心备课,力求做到在知识上准确无误;除了在“教什么”上下功夫,我在“怎样教”也丝毫不敢马虎,我翻阅了《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小学语文、数学教学法等专业书籍,上网查询了有关经验交流,在充分尊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开展教学活动。
第二,从事教学工作需要“耐心”:面对一个年仅7岁的一年级的学生,他对知识接受和记忆的方式和能力都有其特点和限制,我们在教学中不能从自身主观出发“想当然之”。对学生在学习中所遇到的障碍要“耐心”的讲解,一遍不行就两遍,两遍不行三遍,同时也应该反省自己的教学方式是否对路,切忌“简单粗暴”。
第三,从事教学工作需要与人“交心”:在教学中不能够“闭门造车”、“一叶障目,不视泰山”,要多与外界交流,掌握更多的信息,丰富自己的教育背景。我注意了与家长的交流,一方面更深入了解学生的情况,有利于我“有的放矢”;另一方面我及时将教学进展及时反馈给家长,有利于家长的配合与支持。同时,我还向多位我以前的老师请教,他们的经验都给了我莫大的帮助。我通过这次为时一个半月的实践,从另一个侧面检验了自己的学习情况,培养了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发现一些了自己的不足,使我在以后的学习中不断的弥补和提高。
教学实践报告篇四
在县教研室和教师进修学校的关心和支持下,祁门县芦溪中心学校和渚口中心学校两校联合申报的市级课题《微课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顺利完成了两年的课题研究任务,现就课题取得成果总结如下。
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未来的教育趋势应呈多样化,充分利用碎片时间让学生们进行个性化选择,是现代教育的要求,而“微课”在小学各学科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正是顺应这种发展趋势的。
“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其中,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教学支持资源。“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的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资源类型,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
微课在小学各学科教学中的应用与实践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微课设置问题情境,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疑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是为学生提供优质的课外辅导资源,让“微课”逐渐成为学生们自主学习的最佳工具,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他们的学习潜能发挥重要作用。
微课的制作主体是教师,本课题一方面重在实践层面探究小学各学科微课的设计策略。从微课内容(知识点和概念讲解、技能训练、过程演示、微探究、微练习、微游戏等)的选择、课件资源准备、教学过程设计、思维过程展示,表现方式选择等层面进行探讨,形成一些可操作性、可持续性的微课设计的方式方法和规范要求。
另一方面,探究微课资源在小学各学科课堂教学中的创新性应用。微课资源作为一种手段,在小学各学科课堂教学中如何充分利用,如何创设更多机会让学习者积极主动学习,为教学模式创新提供基础,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第三是探究微课资源对学生自主主动学习方式的影响和改变。如何发挥微课资源在学生课外学习中的作用,提高学生在微型学习、碎片化学习和移动学习上的实效性。
本课题的研究,把握了最新的教育新潮流,且是在小学各学科教学一线的实践层面的研究,有很强的应用价值。
微课是教育新潮流,来袭强势,引起了各级各类学校的关注,虽时间不长,但有很多研究机构和各级各类学校投入研究,但还是属于初始阶段。
华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副所长柯清超教授认为,微课资源的应用创新性地解决网络教学问题,提高课程质量。微,是为了创设更多机会让学习者积极主动学习,微课资源为教学模式创新提供基础,但不是教学的全部,微课不是要替代传统教学,它只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途径之一。
专家给出的微课定义:微型教学、微型课件,即讲授某个知识点、技能、案例等微内容的教学课件,学习时间不超过10分钟,主要用于帮助学业员完成知识建构与能力发展。
微课的类型按教学内容来分主要包括五种,知识点和概念讲解、技能训练、过程演示、微探究、微练习、微游戏等,按教学用途来分主要有正式学习和非正式学习,正式学习即支持结构化的课程教学,非正式学习主要体现在微型学习、碎片化学习和移动学习。
“微课”是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精彩教与学活动全过程。其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视频(课例片段),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助性教学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
通过对当下小学课堂教学的分析与研究,总结造成课堂无效或低效教学的原因,希望通过微课教学进一步促进高效课堂的实现。通过本课题研究,探讨微课教学的可行性,同时将微课与小学各学科教学深度融合,凸显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推动课程改革的持续、深入地发展。
1.各学科建立微课应用资源库。
2.整理编辑教研论文集。
3.整理编辑典型案例分析集。
4.课题结题报告。
1.小学各学科课堂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
2.分析影响小学各学科课堂教学高效性的因素;
3.微课教学的实际意义与使用价值;
4.微课与小学各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案例研究;
5.微课如何更好地加快教师专业成长,使教师能够关注学生,践行“生本课堂”,更好地为学生的成长服务。
无论是对于学生还是对教师而言,微课无疑都是一次思想改革。它促成一种自主学习模式,同时,还提供教师自我提升的机会。最终达到高效课堂和教学相长的目标。
(一)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xx年4月—20xx年8月)
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申请立项、筹备开题。
(1)确定课题,组建课题组、确定课题组成员和研究对象,撰写课题研究方案。
(2)做好研究成员理论的储备工作,聘请专家到校开设专题讲座,加强理论学习,积极进行课题实施前的培训。
(3)制定课题研究的过程性细则,明确各阶段、各成员的研究内容和要求,掌握相关研究方法。
(二)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xx年9月—20xx年6月)
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全面启动、深入研究。
(1)结合理论学习,各成员根据各自的学科制作微课,在实践中各成员加强交流,通过学习、实践、反思、再学习、再实践、再反思,不断提高微课设计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并抽象出具有一定理论水平的学科微课设计的方法和策略。
(2)实施微课在小学各学科课堂教学中的应用,通过实践提高应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并通过深入课堂,开展听课、评课等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与实证研究活动。
(3)指导学生在课外学习中使用微课资源,提高学生在微型学习、碎片化学习和移动学习上的实效性。
(4)针对前期的实践研究过程,结合前期的对策研究方案,,并邀请专家进行指导,不断完善本课题的研究方案,并搜集典型微课例、教学案例和学生学习案例。
(5)定期组织和开展课题的总结汇报工作,通过交流完善研究过程,不断反思,提升研究的层次和水平。
(6)认真收集本课题研究的过程性资料,通过有效的分析数据,及时发现问题,改进研究策略,总结阶段性研究成果。
(三)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xx年7月—20xx年6月)
这一阶段的主要工作:整理成果、准备结题。
(1)收集整理本课题研究的数据资料,并进行分析、总结,分类整理课题研究过程资料,总结、建立微课库、编辑出版有关课题成果。
(2)撰写课题研究报告,召开课题研究总结会,做好结题工作。
从20xx年6月成功召开市级课题《微课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开题报告会始,芦溪、渚口两校就紧紧围绕课题研究,开展了一列有目标指向、有行为针对、有主题关注的学习交流、教学研讨活动,不仅加强了对“微课”的感性认知和理性理解,还提高了学校以“微课”为突破口的课堂教学质量。
1.让“微课”等信息技术的实践应用,助力教师专业成长。
(1)通过“微课”课题研究,提升教师对“微课”等信息技术的认识。
我们必须明确,我们把“微课”等信息技术引入课堂教学的目的为了更好的服从课堂教学,让“微课”等信息技术的使用能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从而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微课”等信息技术给课堂带来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把这些教学资源“合理整合”为学生所用,就能形成一种比较理想的学习方式。
因此,教师在“微课”等信息技术的运用上一定要慎重。要恰当处理好学生、老师、“微课”等信息技术运用三者关系,把握好“微课”等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度”,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认知差异,因地制宜,因课而异。
(2)通过“微课”课题研究,提升教师运用“微课”等信息化技术的教学能力。
备课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授课教师必须要熟悉教材、钻研教材、把握住教学的重难点、考虑教法学法。
教师备课前除了先熟悉钻研教材,还要上网查阅优秀教师的备课,更重要的是结合自己学生的特点科学、合理、有效地选择出最核心的教学知识点进行课件制作和“微课制作”,这对于教师来说,无疑是一个重要的挑战,一次非凡的成长。
(3)通过“微课”课题研究,提升教师制作“微课”资源的能力。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日益全面深入,关于课堂教学的基本理念、基本思路、基本模式以及基本方法也开始悄然发生改变,并以主动积极的姿态,迎接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作为教师,我们必须要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以适应新时代的需求。
①首先是处理教材的能力。紧扣课程标准,围绕教学目标,科学选择、分析与处理“微课”教学知识点。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是科学选择、分析与处理“微课”教学知识点的前提。
②其次是“微课”选择和制作的能力。微课是用来支持学生个别化学习的,是以学生的“学”为导向的课程。因此,微课的选择和制作,就成为了教师的必备能力,课题研究提升了课题组老师“微课”选择和制作的能力。
2.让“微课”等信息技术的实践应用,助力课堂教学改革。
“微课”等信息技术在课堂上的大量科学、合理、有效应用,对于课堂教学改革有着重要的作用。
(1)利用“微课”等信息技术,打破课堂教学的时空局限。
学生由于受到生活经验的限制,对课本有些内容的理解也就受到了局限,有了“微课”等信息技术的辅助,使得教学活动大大超越课堂的时空,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弥补了学生眼界的不足,使课堂焕发出勃勃生机,实现了“小课本,大课堂”。
(2)利用“微课”等信息技术,实现课堂教学向课外延伸。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构建灵活开放的语文教材体系,沟通课本内外、课堂内外、学校内外”,现代信息技术的使用,为拓展语文教学,延伸信息量提供了极大便利。“微课”在课堂教学中的实践实现了课堂教学向课外自然延伸拓展。
(3)利用“微课”等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氛围,达到寓学于乐的效果。
传统的英语课堂教学,老师基本上是用录音机、点读笔来生硬的播放英文单词、文章。学生面对冰冷的机器,就如复读机般,只会一味单纯的听、读,机械地模仿。而当今信息化的教学,老师打开多媒体白板,就有了生动形象的flash动画和“微课”资源,能有效迅速的诱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吸引其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寓学于乐。
(4)利用“微课”等信息技术,构建了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
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任何学科的发展都离不开开拓创新,我们的课堂亦是如此!“微课”等信息技术一方面帮助我们开拓了有限的课堂,丰富和拓展了知识,更使孩子们更多的参与课堂当中,主动去发现和接受知识。而老师则是一个引导者,使学生变成了活动的参与者,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
(5)利用“微课”等信息技术,发展学生思维,使思维“可视”。
数学概念、公式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性,而小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利用“微课”等信息技术辅助教学,为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提供生动形象的感性材料,为学生搭桥铺路,让学生参与其中,帮助学生观察、比较,逐步把握知识的实质,把抽象变形象,不仅学生爱看,而且容易理解,从而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发展学生思维,使思维“可视”。
经过两年的课题研究,芦溪、渚口两校的教育教学氛围发生了一些明显可喜的变化。
2.全面提升了教师的专业素养,培养了一批有思想有能力的优秀骨干教师,并在各级各类的教育教学评比和竞赛中取得了丰硕的成绩。其中省级奖项3人次,市级奖项9人次,县级奖项18人次。
3.在课堂教学改革工作中取得了突破,收获了工作信心,积累了工作经验。
虽然在课题研究与实践过程中取得了不少成果,但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推进研究的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认为还需进一步研究、进一步实践。
1.要进一步引领教师转变教学观念,要有意识地把“微课”等信息化教育教学资源运用于课堂教学,有效地将“三维”目标落实于课堂教学。
2.要引导教师建立自己的“教育教学资源库”,要努力实现有“活水”、有“活力”的教学课堂,把信息技术真正融入到课堂教学。
回首课题研究历程,我们愈加深刻地感受到,科研是完善教育、完善人的重要载体与途径,是学校得以持续发展的强大驱动力,是显示现代教育魅力之所在。
芦溪中心学校和渚口中心学校两校联合申报的市级课题《微课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的课题研究工作即将完结,但是,两校之间的沟通之桥、交流之路不会因此而断截。在未来的日子里,两校还会继续精诚合作,继续前行,把课题研究的成果向两校所有教师推广,为两校教育科研继续作出不懈的努力。
教学实践报告篇五
参加社会实践几乎是每一名大学生都会经历过的,每一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感受,这是因人而异的,不会有固定的感受。
我也已经是一名大二学生了,在师范专业上我已经学习的很不错了,我决定利用暑假的时间参加社会实践,赚钱是其次的,首要的就是让我找到做老师的感觉,为以后毕业工作打好基础。
实践对象:实验学校一名小学一年级学生(学习成绩较差);
第一阶段夯实基础:
10以内的加减运算我出了几组专题训练让其练习:
通过大概一周(一周五天,每天两小时。下同)的练习后,该生计算的速度和准确度都达到了令人满意的程度。我认为这一阶段的教学没有多少方法和技巧的讲究,关键在于熟练程度,即所谓熟能生巧。所以在这两周时间里,我保证每天都有足量的书面习题让其练习,并随时以口算的方式进行考察来加深印象、巩固效果。
逐渐缩小其所依存的场和变换依存的场,我按照形相近和易混淆的原则对复韵母又作了划分,在教其在这种方式下反复认读后,又对其进行听写,逐渐开始打乱顺序和单个提取,出现混淆和错误的现象大大的减少了。
上述两者同步进行,耗时看起来长了一些,但我认为磨刀不误砍柴功,只有夯实基础,才能将后面的教学顺利的进行下去。
第二阶段为逐步提高阶段(耗时约三周):
由于第一阶段的功夫下得扎实,在计算方面,1000的运算在教其运算规则及少量练习后,50以内的加减法无论口算、笔算都显得较为轻松;5000的加减法口算略显吃力,而笔算则没有什么问题。唯一容易出现的毛病就是在计算中由于粗心而忽略进位、退位。单纯的计算题对于该生来说已经不存在什么知识性的障碍了。
第三阶段,超前学习阶段(耗时二周):即对第三册内容作一些预习。在这个阶段,我并未对该生作过于严格的要求和施加太大的压力。因为该生下二年级即将接触乘法,所以我初步向其讲解了乘法的意义与运算方法,并让其背诵乘法口诀表。语文方面,主要让他自己通过拼音来识记一些生字。
最后让该生做模拟考卷,语文、数学均能达到90分以上;了解了乘法的意义,掌握了乘法的运算方法,完成了乘法口诀表的背诵;语文第三册生字识记过半,新课文朗诵流利。基本达到了预想效果。
实践体会:
1、从事教学工作需要耐心:面对一个年仅7岁的一年级的学生,他对知识接受和记忆的方式和能力都有其特点和限制,我们在教学中不能从自身主观出发想当然之。对学生在学习中所遇到的障碍要耐心的讲解,一遍不行就两遍,两遍不行三遍,同时也应该反省自己的教学方式是否对路,切忌简单粗暴。第三,从事教学工作需要与人交心:在教学中不能够闭门造车、一叶障目,不视泰山,要多与外界交流,掌握的信息,丰富自己的教育背景。我注意了与家长的交流,一方面更深入了解学生的情况,有利于我有的放矢;另一方面我及时将教学进展及时反馈给家长,有利于家长的配合与支持。同时,我还向多位我以前的老师请教,他们的经验都给了我莫大的帮助。
2、从事教学工作需要专(钻)心:我为这次实践的顺利进行,我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准备。虽然说对于一年级的知识不在话下,但我还是找来了教材和教参等专心备课,力求做到在知识上准确无误;除了在教什么上下功夫,我在怎样教也丝毫不敢马虎,我翻阅了《教育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小学语文、数学教学法等专业书籍,上网查询了有关经验交流,在充分尊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前提下开展教学活动。
通过教授一名小学一年级学生的实践,我初步懂得了如何才能做好一名教师。虽然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不一定教小学,但是万变不离其宗,当教师的总体要素是差不多的,差别只是老师的个人素质,这与教授的方面无关。在今后的实践中,我已经把大步骤知晓的差不多了,我相信我如果再当一名教师的话,我应该会做的很好的,这是应该的。
我希望每一名大学生都出来参加社会实践,可能有一些同学家境富裕,不用暑假赚钱,可是我要说,赚钱是其次,首要的是加强自己的个人能力,为以后的工作打好基础,毕竟我们不能一辈子庇护在父母的阴影之下。也有写同学觉得参加实践打工丢人们那我只能说你不适合做一个成功的人。
我相信我在以后的实践工作中会做的更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