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愁

[清代]:丘逢甲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

春愁译文及注释

译文

春愁难以排遣,强打起精神眺望远山,往事让人触目惊心热泪将流。台湾的四百万同胞齐声大哭,去年的今天,就是祖国宝岛被割让的日子!

注释

潸:流泪的样子。

四百万人:指当时台湾人口合闽、粤籍,约四百万人。

去年今日:指1895年4月17日,清王朝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将台湾割让给日本。

春愁创作背景

  丘逢甲是晚清爱国诗人、教育家。台湾被清廷割让给日本后,丘逢甲组织台湾义军抗击日本侵略者,抗战失败后返回从教。诗人思念台湾同胞,不禁流下满腔热泪。这首诗可与后面一首谭嗣同的《有感一章》对看,因为这两首诗都表现出晚清爱国志士们对祖国前途命运的忧心忡忡。

春愁鉴赏

  这首诗作于1896年春,即《马关条约》签订一年后。诗人痛定思痛,抒发了强烈的爱国深情。春天本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草绿林青,百花争艳,连春山也显得格外妩媚。但诗人为什么觉得春愁难以排遣,以致勉强地观看春山也毫无兴致呢?这是因为诗人始终未能忘记去年春天发生的那件令人痛心疾首的往事。台湾本是中国的神圣领土,诗人生于斯、长于斯,想不到满清卖国政府竟将它割让给了日本。这是对台湾人民的无耻出卖,也是台湾人民的奇耻大辱。回想起这一惊心动魄的惨剧,诗人怎能不愁情满怀、怆然泪下呢?“情能移景,景亦能移情”(吴乔《围炉诗话》)此时诗人被迫离开故乡,看见大陆的春山,联想起故乡台湾的青山绿水——那片被日寇侵占的土地,自然触景伤怀了。春愁难遣,看山落泪,正表现了诗人对祖国和故乡山水的热爱。末两句诗中,诗人又用逆挽句式描述了去年今日台湾被割让时,四百万台湾人民同声痛哭,俯地悲泣的情景。这一催人泪下的情景生动地表明了全体台湾人民是热爱祖国的,台湾是伟大祖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从这一角度讲,这首诗鲜明地体现了当时的时代精神,又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这首诗,语言朴实无华,但却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这主要是由于诗人与自己的人民同呼吸,共爱憎,泪洒在一起。“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首诗的动人,主要是因为它真实而强烈地表达了人民的情感和心声。

丘逢甲简介

唐代·丘逢甲的简介

丘逢甲

丘逢甲(1864年~1912年)近代诗人。字仙根,又字吉甫,号蛰庵、仲阏、华严子,别署海东遗民、南武山人、仓海君。辛亥革命后以仓海为名。祖籍嘉应镇平(今广东蕉岭)。同治三年(1864年)生于台湾彰化,光绪十四年(1887年)中举人,光绪十五年登进士(1889年),授任工部主事。但丘逢甲无意在京做官返回台湾,到台湾台中衡文书院担任主讲,后又于台湾的台南和嘉义教育新学。

...〔 ► 丘逢甲的诗(1115篇)

猜你喜欢

怀会稽

宋代钱昭度

斗牛星外翻成梦,巢鸟枝南略寄身。

越国荷花八百里,别来谁是采莲人。

授南京吏部郎中 其二

明代庄昶

一官老许向南京,遁卦同人万古情。迂阔自知无一用,祗能开眼看升平。

戊寅正月寿张华东年兄七十三初度兼订观海之约 其二

明代毕自严

传闻海蜃幻楼台,仙屋筹添瑞气开。岱岳孔林游屐遍,何当把臂向蓬莱。

贺平湖

明代韩殷

西河战罢万方清,处处楼台歌板声。白马锦鞯来騕袅,玉楼银榜枕岩城。

风传漏刻星河曙,日照螭头剑戟明。从此泰阶平似水,肯教世路日兢兢。

重五日入山由苗栗至大湖

梁成楠

溪行有深湍,山行无寸土。当暑践炎石,似鱼游热釜。

对岭见深林,林深防猛虎。杀人饮其血,手把髑髅舞。

题潘臞斋客安书院

宋代陈深

屋上即青山,柴扉镇日嵌。

烟霞三径足,天地一身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