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有关寒的成语

有关寒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寒的成语只列出前 60个
成语 解释 出处
嘘寒问暖问冷问热;口可出热气使受寒的人温暖。形容对别人的生活非常关心。嘘:缓缓吹气。冰心《关于女人 我最尊敬体贴她们》:“孩子们安静听话,太太笑脸相迎,嘘寒问暖。”
胆寒发竖形容恐怖之极。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好及第恶登科》:“李少卿又曰操空弮,冒白刃,闻者靡不胆寒发竖,永为子孙之戒。”
春寒料峭料峭:形容初春的微寒。形容早春微带寒意;刺入肌骨。也作“料峭轻寒”、“料峭春寒”。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第19卷:“春寒料峭,冻杀年少。”
岁寒三友松、竹经冬不凋,梅花耐寒开放,因此有“岁寒三友”之称。元·白朴《朝中措》:“苍松隐映竹交加,千树玉梨花,好个岁寒三友,更堪红白山茶。”
寒木春华寒木不凋,春华吐艳。比喻各具特色。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文章》:“刘应之曰:‘既有寒木,又发春华,何如也?’”
十年寒窗形容长年刻苦读书。元·刘祁《归潜志》卷七:“古人谓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天下知。”
料峭春寒料峭:微寒。形容初春的寒冷。宋·释普济《五灯会元》卷十九:“春寒料峭,冻杀年少。”
寒冬腊月腊月:农历十二月。指冬季最寒冷的腊月天。汉 无名氏《别诗(骨肉缘枝叶)》:“征夫怀远路,游子恋故乡。寒冬十二月,晨起践严霜。”
胆破心寒形容由于恐惧而伏帖的样子。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一卷:“胆破心寒,比敌人慑服之状;风声鹤唳,惊士卒败北之魂。”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比喻一种情况的形成,是经过长时间的积累、酝酿的。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92回:“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饥寒交迫交:一齐;迫:逼迫。饥饿、寒冷一齐袭来。形容生活极端贫困。宋 王谠《唐语林》第一卷:“上谓曰:‘汝何为作贼?’对曰:‘饥寒交切,所以为盗。’”
冰雪严寒严寒:极度寒冷。冰天雪地,天气寒冷。吴伯箫《菜园小记》“虽然按照时令季节,各种蔬菜种得有早有晚,有时收了这种菜才种那种菜;但是除了冰雪严寒的冬天,一年里春夏秋三季,菜园里总是经常有几种蔬菜在竞肥争绿的。”
唇亡齿寒亡:没有。嘴唇没有了;牙齿就会感到寒冷。比喻两者关系密切;相互依存;利害相关。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五年》:“谚所谓‘辅车相依,唇亡齿寒’者,其虞虢之谓也。”
噤若寒蝉噤:闭口不作声;若:像;寒蝉:深秋的知了。不作声像深秋的知了一样。形容有顾虑不敢说话。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杜密传》:“刘胜位为大夫,见礼上宾,而知善不荐,闻恶无言,隐情惜己,自同寒蝉,此罪人也。”
一暴十寒虽然是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一天;冻十天;也不可能生长。比喻学习或工作一时勤奋;一时又懒散;没有恒心。先秦 孟轲《孟子 告子上》:“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高处不胜寒胜:承受,经得起。站在高处经不起风寒。比喻人身居高位感觉到孤单寂寞。宋·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兼怀子由》词:“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问寒问暖形容对别人的生活很关心。康濯《我在乡下》:“他短不了上我屋里来拉扯个时事,还常常问寒问暖问吃问住,亲热的不行。”
济寒赈贫济:救济;赈:赈济。救助寒苦,赈济贫穷。《全相平话·乐毅图齐七国春秋后集》:“养老尊贤,教其术,畜其能,吊死问孤,济寒赈贫,与百姓同甘共苦。”
胆战心寒战:发抖。形容害怕之极。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112回:“诸将见李逵等杀了这一阵,众人都胆战心寒,不敢出战。”
啼饥号寒因饥饿寒冷而哭叫;形容挨饿受冻的悲惨生活。唐 韩愈《进学解》:“冬暖而儿号寒,年丰而妻啼饥。”
寒腹短识形容人知识贫乏,见识短浅。清·周亮工《书影》卷五:“今人寒腹短识,辄不自量造语,余耻之。”
一曝十寒曝:晒。原意是说,虽然是最容易生长的植物,晒一天,冻十天,也不可能生长。比喻学习或工作一时勤奋,一时又懒散,没有恒心。先秦 孟轲《孟子 告子上》:“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天寒地冻天气非常寒冷;大地到处结冰。宋 王十朋《南州春色》词:“莫恨东风吹不到,著意挽春回,一任天寒地冻,南枝香动。”
不寒而栗寒:寒冷;栗:发抖。不是因为寒冷而发抖。形容恐惧到了极点。西汉 司马迁《史记 酷吏列传》:“是日皆报杀四百馀人,其后郡中不寒而栗。”
寒蝉凄切寒蝉:冷天里的知了。天冷时,知了发出凄惨而低沉的声音。文艺作品中多用以烘托悲凉的气氛和情调。晋·陆云《陆清河集·寒蝉赋》:“于是贫居之士,喟尔相与而俱叹曰:‘寒蝉哀鸣,其声也悲;四时去暮,临河徘徊。’”
盛暑祁寒祁:大。炎热的夏天,严寒的冬季。形容气候条件恶劣的时节《旧五代史·晋书·崔悦传》:“指命仆役,亦用礼节,盛暑祁寒,不便冒犯。”
冰厚三尺,非一日之寒非:不是;寒:冷。冰冻到三尺厚,不是一天冷造成的。比喻某一种情况的形成,是经过长时间酝酿、积累的结果。东汉·王充《论衡·壮留》:“故夫河冰结合,非一日之寒;积土成山,非斯须之作。”
寒蝉僵鸟寒天的蝉和冻僵的鸟。比喻默不作声的人。清·李渔《慎鸾交·心归》:“诗朋同游胜景,怎做得寒蝉僵鸟,反舌无声!”
救寒莫如重裘比喻处事须敦本务实。汉 徐幹《中论 虚道》:“语称:‘救寒莫如重裘,止谤莫如修身,疗暑莫如亲冰。’信矣哉!”
唇揭齿寒见“唇亡齿寒”。
寒泉之思指子女对母亲的思念之情。《诗经 邶风 凯风》:“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劳苦。”
破胆寒心犹胆颤心惊。形容非常恐惧。东汉·班固《汉书·谷永传》 :“臣永所以破胆寒心,豫言之累年。”
冬寒抱冰,夏热握火形容刻苦自勉。《吴越春秋·勾践归国外传》:“越王念复吴,仇非上旦也。苦身劳心,夜以继日。……冬常抱冰,夏还握火。”
十寒一暴冻十天,晒一天。比喻做事时而抓紧,时而懈怠,进展不快。金·元好问《戏题新居二十韵》:“就中此宅尤费手,官织工材半佣顾。十寒一暴半载强,才得安床置铛釜。”
另楚寒巫楚:楚怀王;巫:巫山神女。指夫妇或情人分居两地,孤单寂寞。明 陈汝元《金莲记 偕计》:“孤帷冷簟,难辞白发于北堂;另楚寒巫,更撇红颜于别闼。”
饥寒交切饥饿与寒冷一齐逼来。形容无衣无食,生活极其贫困。宋·王谠《唐语林》第一卷:“上谓曰:‘汝何为作贼?’对曰:‘饥寒交切,所以为盗。’”
号寒啼饥因为饥饿寒冷而哭叫。形容挨饿受冻的悲惨生活。唐 韩愈《进学解》:“冬暖而儿号寒,年丰而妻啼饥。
岁寒松柏比喻在逆境艰难中能保持节操的人。先秦 孔子《论语 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大寒索裘等到大冷天才去找毛皮衣服。比喻平时没有准备,事到临头十分慌乱。汉·扬雄《法言·寡见》:“大寒而后索认裘,不亦晚乎?”
数九寒天数九:从冬至起,每九天为一“九”,三九、四九最寒冷。最寒冷的那些日子。清·无名氏《隔帘花影》第十回:“到了那十二月,数九寒天,下的大雪,把破瓦窑门屯住。”
饥寒交至同“饥寒交迫”。晋·陶潜《劝农》诗:“宴安自逸,岁暮奚冀?担石不储,饥寒交至。”
胆颤心寒颤:颤抖;寒:忧惧,战栗。形容极度惊慌恐惧。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96回:“半空中一声霹雳,只震得三妖胆颤心寒。”
骨肉未寒骨肉尚未冷透。指人刚死不久。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4回:“中年丧妻,大不幸也。骨肉未寒,安忍便议亲。”
唇竭齿寒见“唇亡齿寒”。《庄子·胠箧》:“故曰,唇竭齿寒,鲁酒薄而邯郸围,圣人生而大盗起。”
心寒胆落同“心寒胆战”。元·无名氏《抱妆盒》楔子:“每每怀藏袖中,携之出入,以此在朝官员,见俺无不心寒胆落。”
广寒仙子广寒:即广寒宫,传说中月亮上的仙宫。广寒宫里的仙子——嫦娥。元·高明《琵琶记·伯喈牛小姐赏月》:“环珮湿,似月下归来飞琼。那更,香鬓云鬟,清辉玉臂,广寒仙子也堪并。”
寒来暑往寒冷的冬季来临了;暑热的夏日过去了。形容时间的不停流逝。《周易 系辞下》:“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
芒寒色正指星光清冷色纯正。也借以称颂人的品行高洁正直。唐·刘禹锡《柳河东集序》:“粲焉如繁星丽天,而芒寒色正。”宋·张孝祥《代季父上陈枢密书》:“此数公者,声称德望,炳然较著,真与芒寒色正者比。”
寒心酸鼻寒心:心中战粟;酸鼻:鼻子辛酸。形容心里害怕而又悲痛。战国 楚 宋玉《高唐赋》:“感心动耳,回肠伤气。孤子寡妇,寒心酸鼻。”
自同寒蝉寒蝉:冬天的蝉不叫。自己同寒天的蝉一样,比喻闭口不说话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杜密传》:“刘胜位为大夫,见礼上宾,而知善不荐,闻恶无言,隐情惜己,自同寒蝉,此罪人也。”
心寒胆战形容十分惊恐。宋·罗烨《醉翁谈录·小说开辟》:“讲鬼怪令羽士心寒胆战;论闺怨,遣佳人绿惨红愁。”
暑雨祁寒夏大雨,冬大寒。《书 君牙》:“夏暑雨,小民惟曰怨咨,冬祁寒,小民亦惟曰怨咨,厥惟艰哉!”蔡沉集传:“祁,大也。暑雨祁寒,小民怨咨,自伤其生之艰难也。”后以“暑雨祁寒”为怨嗟生计艰难之典。《书·君牙》:“夏暑雨,小民惟曰怨咨,冬祁寒,小民亦惟曰怨咨,厥惟艰哉!”蔡沉集传:“祁,大也。暑雨祁寒,小民怨咨,自伤其生之艰难也。”
寒蝉仗马仗马:皇宫仪仗中的立马。象皇宫门外的立仗马和寒天的知了一样。比喻一句话也不敢说。《新唐书·李林甫传》:“君等独不见立仗马乎?终日无声而饫三品刍豆,一鸣则黜之矣。”
寒风侵肌形容天气寒冷。
郊寒岛瘦本指孟郊、贾岛简啬孤峭的诗歌风格。后用以形容诗文类似的意境。宋 苏轼《祭柳子玉文》:“元轻白俗,郊寒岛瘦。嘹然一吟,众作卑陋。”
寒耕热耘泛指农作辛苦。《孔子家语 屈节解》:“民寒耕热耘曾不得食,岂不衰哉!”
心惊胆寒同“心惊胆战”。明·李日华《南西厢记·飞虎授首》:“心惊胆寒,浑身上淋漓雨汗。”
岁寒知松柏寒冬腊月,方知松柏常青。比喻只有经过严峻的考验,才能看出一个人的品质。《论语 子罕》:“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一寒如此一:竟然;寒:贫寒。竟然穷困到这样的地步。形容贫困潦倒到极点。西汉 司马迁《史记 范睢蔡泽列传》:“‘范叔一寒如此哉!’乃取一绨袍以赐之。”
骨寒毛竖形容十分害怕。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名实》:“后人书之,留传万代,可谓骨寒毛竖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