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解释 |
出处 |
得过且过 | 得:能够;且:姑且。只要勉强过得去;就这样过下去形容胸无大志;没有长远打算;也指工作敷衍了事;不负责任。 | 元 无名氏《小孙屠》戏文第四出:“孩儿,我听得道你要出外打旋,怕家中得过且过,出去做甚的?” |
因循苟且 | 因循:沿袭;苟且:敷衍;马虎。沿袭旧的一套;敷衍了事;不求革新。形容只图维持现状;得过且过。 | 宋 吕祖谦《答潘叔度》:“以此等语言自恕,则因循苟且,无一事可为矣!” |
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 | 逢:遇见。指人与人互相欺瞒,不把实际情况或心里话说出来。 |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32卷:“孙富叫家童算还了酒钱,与公子携手下船,正是: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 |
苟且因循 | 苟且:只图目前,得过且过;因循:拖沓,疲沓。沿袭旧的,敷衍应付,得过且过,不求进取。 | 宋·王安石《让仁宗皇帝言事书》:“臣愿陛下鉴汉、唐、五代之所以乱亡,惩晋武苟且因循之祸,明诏大臣,思所以陶成天下之才。” |
载歌且舞 | 见“载歌载舞”。 | 《乐府诗集·北齐南郊乐歌·昭夏乐》:“饰牲举兽,载歌且舞,既舍伊腯,致精灵府。” |
有耻且格 | 谓人有知耻之心,则能自我检点而归于正道。 | 先秦·孔子《论语·为政》:“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
死且不朽 | 犹言至死不忘。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成公三年》:“以君之灵,累臣得归骨于晋,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 |
且听下回分解 | 分解:叙述。宋元以来章回小说结束语。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毕竟史进与三个头领怎地脱身,且听下回分解。” |
得缩头时且缩头 | 指在必要时采取低姿态 | 宋·释惟白《续传灯录》第八卷:“僧问:‘如何是祖师西来意?’师曰:‘入市乌龟。’曰:‘意旨如何?’师曰:‘得缩头时且缩头。’” |
逢人且说三分话 | 逢:遇见。指人与人互相欺瞒,不把实际情况或心里话说出来。 |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32卷:“孙富叫家童算还了酒钱,与公子携手下船,正是: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 |
穷且益坚 | 穷:穷困;益:更加。处境越穷困,意志应当越坚定。 | 《后汉书 马援传》:“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 |
苟且偷安 | 不求上进;不顾将来;只贪图眼前的安宁。苟且:得过且过;偷安:贪图安逸。 | 宋 苏轼《策略三》:“天下独患柔弱而不振,怠惰而不肃,苟且偷安而不知长久之计。” |
且住为佳 | 且:暂且;佳:好。还是暂且住在这里好。多用以劝留客人住下。 | 唐·颜真卿《寒食帖》:“寒食只数日间,得且住为佳耳。” |
得饶人处且饶人 | 指做事不要做绝,须留有余地。 | 《唾玉集·常谈出处》:“蔡州褒信县有道人式棋,常饶人先,其诗曰:‘自出洞来无敌手,得饶人处且饶人。’” |
且战且走 | 且:指两件事同时并进;走:逃跑。一边作战,一边逃跑。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99回:“如来日魏兵到,锐气正盛,不可便迎,且战且走。” |
苟且偷生 | 不求长远利益;只图眼前生存。苟且:得过且过;偷生:贪图生存。 | 宋 王令《与杜子长书》:“令贫无资,身术从礼,有责不敢易。受寒饿死,俱辱先人后,以故苟且偷生。” |
苟且之心 | 苟且:得过且过。指得过且过、只顾眼前思想。亦指想做不正当事情的念头。一般多指男女关系。 |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79回:“若论狄希陈的心里,见了小珍珠这个风流俊俏的模样……却实在安着一点苟且之心。” |
且战且退 | 一边作战,一边退却。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98回:“北军奋勇,四门杀出,我军且战且退,诱北军四散离城。” |
偷安苟且 | 苟且:得过且过;偷安:贪图安逸。只顾眼前的安逸,不顾将来。 | 宋·苏轼《乞蠲减星子县税钱第二状》:“其幸存者,亦皆偷安苟且,不为子孙长久虑。” |
且食蛤蜊 | 《南史·王融传》:“(融)诣王僧佑,因遇沉昭略,未相识。昭略屡顾盼,谓主人曰:‘是何年少?’融殊不平,谓曰:‘仆出于扶桑,入于汤谷,照耀天下,谁云不知,而卿此问?’昭略云:‘不知许事,且食蛤蜊。’”后用以指姑置不问。 | 《南史·王融传》:“(融)诣王僧佑,因遇沉昭略,未相识。昭略屡顾盼,谓主人曰:‘是何年少?’融殊不平,谓曰:‘仆出于扶桑,入于汤谷,照耀天下,谁云不知,而卿此问?’昭略云:‘不知许事,且食蛤蜊。’” |
苟且行止 | 苟且:不正当的。指不正当的行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