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认不讳的成语故事


自认不讳

拼音zì rèn bù huì

基本解释讳:隐讳。直截了当地承认,一点也不回避隐瞒。

出处清·无名氏《六部成语·刑部》:“自认不讳。”


暂未找到成语自认不讳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自认不讳)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自拔来归 《新唐书 李勣传》:“三年,自拔来归,从秦王伐东都,战有功。”
一视同仁 唐 韩愈《原人》:“是故圣人一视而同仁,笃近而举远。”
取长补短 《孟子 滕文公上》:“今滕绝长补短,将五十里也,犹可以为善国。”
秋水伊人 《诗经 秦风 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有去无回 柯岗《逐鹿中原》第11章:“反而成了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了!”
风流才子 唐 元稹《莺莺传》:“清润潘郎玉不如,中庭蕙草雪消初。风流才子多春思,肠断萧娘一纸书。”
连编累牍 清 魏子安《花月痕》第三回:“虽终日兀坐车中,不发一语,其实连编累牍也写不了他胸中情绪。”
止于至善 西汉 戴圣《礼记 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前脚后脚
民不畏死 《老子》第七十四章:“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