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诸四夷的成语故事


放诸四夷

拼音fàng zhū sì yí

基本解释放:放逐;四夷:古代对华夏族以外民族的蔑称。指放逐到四方边远地区。

出处鲁迅《对于批评家的希望》:“我所希望的不过愿其有一点常识,例如……出洋留学和‘放诸四夷’的区别,笋和竹的区别。”


暂未找到成语放诸四夷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放诸四夷)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势力之交 东汉·班固《汉书·张耳陈余传赞》:“势力之交,古人羞之。”
臭名远扬 《宋书 刘义真传》:“案车骑将军义真,凶恶之性,爰自稚弱,咸阳之酷,臭声远播。”
德容言功 语出《礼记·昏义》。见“德言容功”。
宁为鸡口,毋为牛后 章炳麟《社会通诠商兑》:“宁为鸡口,毋为牛后,与使他人啖我而饱也,宁自啖而不足。”
劳民伤财 《元史 李元礼传》:“而又劳民伤财,以奉土木。”
兵荒马乱 明 李唐宾《梧桐叶》第四折:“不然,那兵荒马乱,定然遭驱被掳。”
惊心动魄 南朝 梁 钟嵘《诗品》上卷:“文温以丽,意悲而远,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
三长两短 明 罗贯中《三遂平妖传》:“万一些后再有三长两短,终不能靠着太医活命。”
咄咄逼人 晋 卫铄《与释某书》:“卫有一弟子王逸少,甚能学卫真书,咄咄逼人。”
溢于言表 明 朱舜水《答安东守约书三十首》:“来书十读,不忍释手,真挚之情,溢于言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