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行不义必自毙的成语故事
拼音duō xíng bù yì bì zì bì
基本解释坏事干多了,结果是自己找死。
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隐公元年》:“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多行不义必自毙的典故
春秋时期,郑国君王郑武公有两个儿子,一个称“庄公”,一个称“共叔段”。
郑武公死后,由他的大儿子郑庄公继位。可是庄公的弟弟共叔段在偏爱他的母亲姜氏的支持下,竭力扩充自己的封地,积极进行夺取王位的准备工作。
郑庄公的大臣祭仲知道后,力劝庄公,说:“君王要及早安排啊,共叔段的势力已经很强了,再这样下去,您的王位会被他篡取的!”
庄公听了,却道:“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意指:一个人若不仁义的事情做多了,必定会自取灭亡,你就等着吧!
果真,共叔段的势力在不断扩大,将郑国的西、北部边境招于自己门下,直至廪延。同时,他在不停地修筑城池、屯田积兵,并让其母亲姜氏里应外合,攻下郑都。
庄公早有防备,趁共叔段进军郑都时,出奇兵攻其窝穴。长久受共叔段压迫的农民们也参与战斗,使共叔段兵败,逃亡他处,而庄公出军追杀,最后使共叔段走投无路,被逼自杀。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多行不义必自毙)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安内攘外 | 汉 张仲景《伤寒论 太阳病上》:“甘草甘平,有安内攘外之能。” |
功成名就 | 《墨子·修身》:“功成名遂,名誉不可虚假。” |
拉大旗作虎皮 | 鲁迅《且介亭杂文末编·答徐懋庸并关于抗日统一战线问题》:“首先应该扫荡的,倒是拉大旗作虎皮,包着自己,去吓唬别人。” |
神出鬼入 | 《淮南子 兵略训》:“善者之动也,神出而鬼行。” |
一哄而起 |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地方上百姓动了公愤,一哄而起。” |
进道若退 | 《老子》:“明道若昧,进道若退。” |
谠言直声 | 唐 白居易《唐河南元府君夫人墓志铭序》:“由校书郎拜左拾遗,不数月,谠言直声动于朝廷。” |
将寡兵微 | 元·无名氏《黄鹤楼》第三折:“然刘备将寡兵微,我则彼立刘朝,复兴汉世,非小官之能。” |
不置可否 | 宋 汪藻《浮溪集》:“惟恐失人主之意,于政事无所可否。” |
生拉硬扯 | 曹禺《日出》第四幕:“福升生拉活扯地将黄省三向外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