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心疾首的成语故事


痛心疾首

拼音tòng xīn jí shǒu

基本解释伤心而且头痛。形容伤心痛恨到了极点。疾首:头痛。

出处先秦 左丘明《左传 成公十三年》:“诸侯备闻此言,斯是用痛心疾首,昵就寡人。”


痛心疾首的典故

春秋时,秦国和晋国有婚姻关系,秦穆公又曾三次替晋国安定君位。但由于两国国境想接,双方都要发展自己的势力,所以仍不免发生冲突。

晋历公即位后,因边界纠纷,两国君王在令狐订立盟约。但秦桓公回国后,立刻背叛盟约,偷偷去和楚国结盟。同时强令晋国和秦国一起进攻秦国边界的小国白狄,晋国答应后,秦国又派人偷偷告诉白狄说:“晋国要攻打你们。”白狄和楚国都看穿了秦国的用心,痛恨秦国背信弃义,于是将秦国的所作所为告诉了晋国。晋国于是联合诸侯之兵迎战秦国,同时派吕相去和秦国绝交,说:“各国诸侯如今都知道秦国惟利是图,不守信用,所以都痛心疾首,都要和晋国亲近友好。现在我们陈兵以待,如果秦国和我们盟誓,则可退诸侯之兵,否则,我们各诸侯国将共同对付秦国。”

一个月以后,两军交战,秦国大败。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痛心疾首)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齿牙为祸 《史记 晋世家》:“初,献公将伐骊戎,人曰:'齿牙为祸。'及破骊戎,获骊姬,爱之,竟以乱晋。
舍安就危 宋·苏舜钦《上范希文书》:“延州逼近贼锋,而能舍安逸以就危隘,虽古人不逮也。”
离世遁上 《韩非子·八说》:“为故人行私,谓之‘不弃’;以公财分施,谓之‘仁人’;轻禄重身,谓之‘君子’;枉法曲亲,谓之‘有行’;弃官宠交,谓之‘有侠’;离世遁上,谓之‘高傲’;交争逆令,谓之‘刚材’。”
箪瓢屡空 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
满山遍野 杜鹏程《保卫延安》第二章:“他坐镇延安,用红蓝铅笔在地图上乱画,我们就满山遍野乱窜!”
暮史朝经 元·无名氏《刘弘嫁婢》第三折:“小圣在生之日,萤窗雪案,暮史朝经。”
空口无凭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7回:“空口无凭的话,门生也不敢朝着老师来说。”
通都大邑 唐 韩愈《守戒》:“今之通都大邑,介于屈强之间,而不知为备。”
忠臣不事二君,贞女不更二夫 西汉·司马迁《史记·田单列传》:“忠臣不事二君,贞女不更二夫。齐王不听吾谏,故退而耕子野。”
偶一为之 宋 欧阳修《纵囚论》:“若夫纵而来归而赦之,可偶一为之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