势不并立的成语故事
拼音shì bù bìng lì
基本解释势:情势,状况;并立:并存。指敌对的双方不能同时存在。比喻矛盾不可调和。
出处《晋书·刘琨传》:“臣与二虏,势不并立。”
暂未找到成语势不并立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势不并立)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莫衷一是 | 清 吴趼人《痛史》第三回:“议论纷纷,莫衷一是。” |
光前耀后 | 元·亢文苑《一枝花·为玉叶儿作》:“大丈夫峥嵘恁时候,扶汤佐周,光前耀后,直教万古清名长不朽。” |
多谋善虑 | 清·李渔《凰求凤·画策》:“你是个多谋善虑之人,何不替我筹度一番,行了这个方便也好。” |
说一不二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40回:“褚一官平日在他泰山眼前还有个东闪西挪,到了在他娘子跟前却是从来说一不二。” |
德容言功 | 语出《礼记·昏义》。见“德言容功”。 |
凤毛麟角 | 明 何良俊《四友斋丛说 文》:“康对山之文,天下慕向之,如凤毛麟角。” |
半路出家 | 《京本通俗小说 错斩崔宁》:“先前读书,后来看看不济,却去改业做生意。便是半路上出家的一般。” |
薄暮冥冥 | 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
命与仇谋 | 唐·韩愈《进学解》:“命与仇谋,取败几时。” |
祸国误民 | 邓小平《党在组织战线和思想战线上的迫切任务》:“精神污染的危害很大,足以祸国误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