惘然若失的成语故事


惘然若失

拼音wǎng rán ruò shī

基本解释心里总不大自在;好像失掉什么东西似的。惘然:失意的样子;若:好像。

出处宋 洪迈《夷坚志》:“次日,彷徨于案间,惘然如失。”


惘然若失的典故

东汉学者黄宪出身贫寒,从小学识超人,名士荀淑见了他发现14岁的他居然可以当他的老师。别人把黄宪与功曹袁阆比较,认为他超出袁阆。同乡戴良目空一切,认为他比黄宪有学问,可是每次见面后总是怅惘失意,好像丢失什么东西似的。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惘然若失)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历史出处
水至清则无鱼 西汉 戴圣《大戴礼记 子张问入官》:“故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
一指蔽目,不见泰山 谢觉哉《关于独立思考》:“至于全体的事,不管好处多大,总是‘一指蔽目,不见泰山’。”
荒淫无耻 徐迟《狂欢之夜》:“在这座最庄严的城中,却有着一群荒淫无耻的,丑态百出的,伤天害理的,穷凶极恶的衣冠禽兽。”
香销玉沉 明·胡文焕《群音类选·玉盆记》:“他怨悠悠香销玉沉,乱纷纷碎滴珠囊逬,我难主凭萧萧两鬓星。”
杨柳依依
头面人物 王蒙《悠悠寸草心》:“小小的理发室也反映着人世的沧桑,何况到这里来整容的颇多头面人物。”
薄暮冥冥 宋 范仲淹《岳阳楼记》:“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必由之路 先秦 孟轲《孟子 告子上》:“仁,人心也;义,人路也。”宋 朱熹注:“义者行事之宜,谓认路,则可以见其为出入往来必由之路,而不可须臾舍矣。”
成竹在胸 宋 苏轼《文与可画筼簹谷偃竹记》:“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乃见其所欲画者,急起从之,振笔直遂。”
性急口快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40回:“那何小姐性急口快,便道:‘娘这话也说得是,那么着,我就在家里服侍婆婆,叫我妹子跟了他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