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毁骨立的成语故事
拼音chái huǐ gǔ lì
基本解释形容因居父母丧过度哀痛,身体受到摧残,消瘦憔悴的样子。
出处《北史·陈孝意传》:“在郡菜食斋居,朝夕哀临,每一发声,未尝不绝倒,柴毁骨立,见者哀之。”
柴毁骨立的典故
隋朝时期,鲁郡司法书佐陈孝意为人公平廉洁,在郡内声望很高,他是一个难得的孝子,父亲去世,他丁忧离职,在家守丧尽孝道,期满被朝廷封为雁门郡丞,他仍然坚持整天吃素,经常思念死去的父亲,弄得人柴毁骨立。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柴毁骨立)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零光片羽 | 黄远庸《记者眼光中之孙中山》:“其所对北京内外记者所言,皆不过此三种政策之零光片羽,盖孙先生之乐观主义如此。” |
鉴影度形 |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102回:“这三人将篮子内物件,一齐摆出仔细瞧看,或者寸纸,或者只字,鉴影度形,一概俱无,又仍一件一件装入篮内。” |
想望丰采 | 《明史·冯琦传》:“数陈谠论,中外想望丰采,帝亦深眷倚。” |
旧地重游 | 郭沫若《洪波曲》第一章:“广州,在1926年北伐的那一年,我是住过三个多月的,整整隔了十二年又到旧地重游了。” |
鼻青脸肿 | 清 石玉昆《三侠五义》第44回:“这恶贼原想着是个暗算,趁着军官作下揖去,不能防备,这一脚定然鼻青脸肿。” |
必由之路 | 先秦 孟轲《孟子 告子上》:“仁,人心也;义,人路也。”宋 朱熹注:“义者行事之宜,谓认路,则可以见其为出入往来必由之路,而不可须臾舍矣。” |
唯物主义 | 毛泽东《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没有同这些反面的东西作过斗争,你那个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是不巩固的。” |
以弱制强 | 三国·蜀·诸葛亮《将苑·将刚》:“善将者,其刚不可折,其柔不可卷,故以弱制强,以柔制刚。” |
一场空 | 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40回:“枉费心机空费力,雪消春水一场空。” |
绊脚石 | 毛泽东《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至于蒋介石呢,他消极抗战,积极反共,是人民抗战的绊脚石。” |